沒有層級、名位就沒有良好的社會秩序(《逸周書·器服》)

2025-09-25
社會秩序的基礎是社會層級、名位的區分,沒有這種區分就沒有良好的社會秩序。在此一邏輯的指導下,中華禮制由是生焉。器服,器物和服飾則是社會層級、名位的標誌,不得隨便逾越。所以《逸周書·諡法》強調:“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位之章也。”就是說諡是評價其行跡;號是表彰其功勳;車馬服飾是彰顯其爵位。

忠孝之行是國家昌盛的基礎(《國風·檜風·素冠》)

2025-10-06
孫中山先生談到中國固有的道德,最為看重的就是忠孝。1924年2月24日,他在關於《民族主義》的講演中,論及推翻帝制,民國後人們在祠堂拆去“忠”字只留“孝”字時說:“我們在民國之內,照道理上說,還是要盡忠,不忠於君,要忠於國,要忠於民,要為四萬萬人去效忠。為四萬萬人效忠,比較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還是要保存。講到孝字,我們中國尤為特長,尤其比各國進步得多。《孝經》所講孝字,幾乎無所不至。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到這麼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國民在民國之內,要能夠把忠孝二字講到極點,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

天天只吹“中國第一”,則國家危矣(《國風·檜風·羔裘》)

2025-10-05
春秋之世天下失序,列強環伺,弱小的檜國如何生存?本應是檜國君臣共同面對的生死問題。然而,從《羔裘》詩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穿著羔裘逍遙放蕩,身披狐裘卻坐朝堂的檜君,這樣不知禮法的國君何以治國?在21世紀全球大爭之世,若我們如檜君一樣驕傲自滿,天天只吹“中國第一”,則國家危矣——前車之鑒,敢不驚懼!

《陳風》十篇承載著陳國二百多年興衰史(《國風·陳風·澤陂》)

2025-10-05
《陳風》十篇,承載著陳國二百多年興衰史。從《宛丘》的鷺羽歡舞,到《澤陂》的哀哀悲泣,我們又一次從詩中讀到了王朝的興衰。陳國歷代君主屢屢錯失振興的時機,一再沉淪,猶如從高高的宛丘跌落池塘。自幽公到僖公,到陳佗到宣公,再到靈公,陳國國君皆不修德行,好色不好德,不是淫荒昏亂,就是淫昏無志。朝廷上下縱欲成風,終致痛失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