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治國理政經驗是中華治道的基石(《逸周書·周書序》)
2025-10-21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國風·豳風·東山》)
2025-11-03中國文化中,價值取向上提倡大公無私,實踐上重視公與私的對立統一關係。1960年1月2日,毛澤東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談到農業合作化、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時,他對公與私的陰陽辯證關係有一段很好的論述。他說:“公是對私來說的,私是對公來說的。公和私是對立的統一,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我們歷來講公私兼顧,早就說過沒有什麼大公無私,又說過先公後私。個人是集體的一分子,集體利益增加了,個人利益也隨著改善了。”歷史上,周公可以說是心系天下,公私兼顧,先公後私的典範。孔子評論《豳風·東山》說:“於《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後私也。”
周公為天下社稷大義滅親的赤膽孤忠(《國風·豳風·鴟鸮》)
2025-10-30周公為天下社稷大義滅親的赤膽孤心,三千年來為國人所敬仰。通過《鴟鴞》一詩,我們更能理解他的無奈,他的苦心,他的孤忠——一個人不得不殺死自己的親兄弟,其內心的苦痛與矛盾可想而知!
不忘初心——周公奠定周朝八百年基業(《國風·豳風·七月》)
2025-10-29同《尚書·周書》一樣,《詩經》也特別重視為周朝奠定諸項制度的周公。《豳風》編於十二國風變風之後,不與諸侯並論,是因為周公的德政盛於諸侯。《豳風》共七篇,周公於攝政元年作《七月》。居東二年後,周公平管、蔡之亂,乃作《鴟鸮》一詩。及至三年東征而歸,大夫讚美其成功歸來,遂作《東山》。周大夫又作《破斧》《伐柯》《九罭》,既讚美周公,又追惡管、蔡、商、奄四國破毀禮制,諷刺成王未能早迎周公。終篇《狼跋》,複讚美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