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的價值在於其超越歷史的普遍性
2025-03-12中國人知恩圖報的精神品質(《國風·衛風·木瓜》)
2025-03-10《木瓜》一詩看似是木瓜與美玉的禮尚往來,其中飽含著感恩之情與交往之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不僅是君臣上下、夫婦朋友之類人倫對等的生活智慧,更體現著中國人知恩圖報的精神品質,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中國,政府要對人民承擔無限責任(《國風·衛風·有狐》)
2025-03-08西周是一個全面的法治社會,已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法制、規範之中。比如,遭受饑荒會導致人口減少,西周政府規定,這時可以簡化婚禮過程,在六禮不備的情況下結婚,目的是採取應急措施鼓勵生育。在《有狐》中,衛國發生災荒,政府不能安排孤男寡女及時成家,所以詩人作詩諷刺之。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政府要如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對人民承擔無限責任。
周公“制禮作樂”實際是大亂之後“治禮作刑”(《逸周書·嘗麥》)
2025-03-05今天,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周代從官員設置和管理,一直到日常生活,全部納入了嚴格的禮法體系,是一個全面的法治社會。周公“制禮作樂”實際是大亂之後“治禮作刑”,“制禮作樂”首先是制定禮法、刑法,然後才是制定禮儀、音樂。禮與法,德與刑如陰與陽,二者並行不悖,相須為用。若我們只言周公以德治國,則是對周公文治武功、明德慎刑的偏見和誤讀——在全方位多層次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今天,澄清這一點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