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5-06-26
經義:
魯莊公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西元前693年至西元前662年在位。他是魯桓公與齊國文姜所生,所以齊人作《猗嗟》稱其為“我甥”。
在魯國歷史上,莊公是較有作為的一位國君。《史記·刺客列傳》稱“莊公好力”,他不僅自己勇武過人,技藝超群,還任用曹劌、曹沫這些勇武之士,不懼強齊,內政外事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難怪孔子感歎:“《猗嗟》,吾喜之。”“《猗嗟》‘四矢反,以禦亂。’吾喜之。”(《孔子詩論》)
然而齊國詩人在讚美魯莊公的同時,仍埋怨他不能用禮法約束防範自己的母親(指莊公之母文姜與齊襄公私通之事),沒有盡到作為兒子的本分。因其母與齊襄公的醜事,讓人對莊公的血統都產生懷疑,人們甚至以為他是齊侯的兒子。《毛詩序》云:“《猗嗟》,刺魯莊公也。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能以禮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之子焉。”
《毛詩注疏》指出,齊人看到莊公的母親文姜與齊襄公淫亂,就推測魯莊公是齊侯之子,這是極其可恥的事情,所以齊國人作這首詩諷刺他。按照禮制,丈夫死後,婦人應當聽從兒子的安排,兒子應當防範母親發生姦淫之事。魯莊公不能防範和禁止文姜淫亂,喪失了做兒子的本分。詩中說的“猗嗟”,是歎息哀傷的話。詩裏描述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步履姿態優雅,這說明他有美好的儀錶。說他擅長舞蹈和射箭,這說明他有高超的技藝。詩中又講“展我甥兮”,這是否認當時人們認為魯莊公是齊侯兒子的說法。因為這首詩是齊國人創作的,所以把它歸屬於《齊風》。“見其母與齊淫,謂為齊侯種胤,是其可恥之甚,故齊人作此詩以刺之也。禮,婦人夫死從子,子當防母姦淫。莊公不能防禁,是失為人子之道。經言‘猗嗟’,是歎傷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長,面目之美,善於趨步,是有威儀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藝也。言‘展我甥兮’,拒時人以為齊侯之子也。以其齊人所作,故系之於齊。”
詩首章云:“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這是齊國人哀傷魯莊公失職。詩言:哎呀,看這位莊公的容貌多麼俊美出眾,他身材修長而美好。那飽滿而好看的是他高闊上揚的額頭,還有那明亮的眼睛和飛揚的眉毛。他步履巧妙,舉動從容有度,射箭更是技藝精湛啊!莊公的儀錶風度、技藝本領如此美好,卻不能約束防範他的母親,使其與人淫亂,這真是令人歎息哀傷啊。《毛詩注疏》:“齊人傷魯莊公。猗嗟此莊公之貌甚昌盛兮,其形狀頎然而長好兮。抑然而美者其額上揚廣兮,又有美目揚眉兮。巧為趨步,其舉動蹌然兮,射則大善兮。威儀技藝,其美如此,而不能防閑其母,使之淫亂,是其可嗟傷也。”
作為末篇,《猗嗟》是《齊風》的最後一聲歎息,是讚美背後的遺憾。莊公儀態非凡,勇武過人。他如果能夠約束其母,盡到人子的責任,將是齊國之幸,魯國之幸!
經文:
猗嗟
猗嗟
語譯:
莊公健壯又好看,身材修長長得高。他的額頭寬又寬,美目顧盼神采揚。步伐矯健又敏捷,他的箭法真高超!
莊公強壯有光采,美目如水清又澈。他的射禮已完成,終日打靶有勇力。箭箭不離靶中心,真是齊國好外甥!
莊公玉樹臨風前,溫潤和婉眉目清。舞藝美好又出眾,射箭支支全射中。四箭反復全射中,禦敵防亂保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