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对于国家认同的核心意义(《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2025-04-22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学术路线
2025-04-29过去百年来,历史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只能用中国的方式去解决,中国的经验只能用中国的理论去阐释。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学术路线,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否则,无论以何种方式生吞活剥西方学术,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都将对自身造成巨大伤害。
殷鉴不远——学者慎之!执政者慎之!国人慎之!
大哉“诚”,贯通内外古今中西(《逸周书·官人》之二)
2025-04-24诚不仅贯通内外,亦贯通中西。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一个人做到了诚,也就做到了真信。西方一神教只是通过宗教的形式让人达到“至诚”的境界,本质上属于印度文化的“信瑜伽”,即通过坚定的信仰,虔诚的崇信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无论这种境界被冠之何名,比如佛教之“涅槃”、基督教之“天堂”、儒家之“大人”“成人”……
中国贤能政治中道德品行的考评(《逸周书·官人》之一)
2025-04-23西方民主选举的基础是多数决,以得票多少决定谁赢得选举。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这个人没有任何行政经验,哪怕被指控有多项犯罪行为,也能获胜。中国的贤能政治不是这样,它既重视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贤,又重视一个人的行政能力——能。德才兼备者方能管理国家,真正的贤能之士才能升迁。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行政能力主要通过具体的,乃至量化的功劳衡量。秦汉时期“功”是一个人的特殊贡献,劳则指工作时间,通常以年、月、日来表示。法律规定四年的劳绩相当于一功,官员进退主要是按功次——根据功劳考核的结果升职或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