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治国理政经验是中华治道的基石(《逸周书·周书序》)
2025-10-21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国风·豳风·东山》)
2025-11-03中国文化中,价值取向上提倡大公无私,实践上重视公与私的对立统一关系。1960年1月2日,毛泽东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谈到农业合作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时,他对公与私的阴阳辩证关系有一段很好的论述。他说:“公是对私来说的,私是对公来说的。公和私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过先公后私。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随着改善了。”历史上,周公可以说是心系天下,公私兼顾,先公后私的典范。孔子评论《豳风·东山》说:“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
周公为天下社稷大义灭亲的赤胆孤忠(《国风·豳风·鸱鸮》)
2025-10-30周公为天下社稷大义灭亲的赤胆孤心,三千年来为国人所敬仰。通过《鸱鴞》一诗,我们更能理解他的无奈,他的苦心,他的孤忠——一个人不得不杀死自己的亲兄弟,其内心的苦痛与矛盾可想而知!
不忘初心——周公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国风·豳风·七月》)
2025-10-29同《尚书·周书》一样,《诗经》也特别重视为周朝奠定诸项制度的周公。《豳风》编于十二国风变风之后,不与诸侯并论,是因为周公的德政盛于诸侯。《豳风》共七篇,周公于摄政元年作《七月》。居东二年后,周公平管、蔡之乱,乃作《鸱鸮》一诗。及至三年东征而归,大夫赞美其成功归来,遂作《东山》。周大夫又作《破斧》《伐柯》《九罭》,既赞美周公,又追恶管、蔡、商、奄四国破毁礼制,讽刺成王未能早迎周公。终篇《狼跋》,复赞美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