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5-09-30
經義:
據《左傳·宣公十年》記載,陳靈公十五年(西元前599年)的某日,陳國司馬夏徵舒在家中設宴款待靈公,同時受邀的還有陳國大夫孔寧與儀行父。酒酣之時,三人開始戲言討論夏徵舒更像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三人均與夏徵舒之母夏姬私通。
夏姬乃鄭穆公少妃姚子所生,是春秋時的絕色美女。成年後,她嫁給了陳國御叔(字子夏),生子夏徵舒(字子南),後御叔早逝。陳靈公荒淫無度,耽於酒色,不知廉恥,竟然和大夫孔寧、儀行父皆私通夏姬,三人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穿著夏姬的內衣相互調笑。大夫泄冶直言勸諫,陳靈公不聽,縱容孔寧、儀行父殺害了泄冶。
夏家宴會上三人的玩笑激怒了夏徵舒,待靈公騎馬離開夏家之時,埋伏已久的徵舒一箭射死靈公。孔寧、儀行父倉皇逃到楚國,靈公的太子午逃到晉國。夏徵舒身為陳宣公曾孫,遂自立為陳侯。第二年,楚莊王以“弑君”之名率軍伐陳,殺夏徵舒,陳國首次亡國——精英道德糜爛的國家必然滅亡,古今同理!
《毛詩序》云:“《株林》,刺靈公也。淫乎夏姬,驅馳而往,朝夕不休息焉。”《株林》是為了諷刺陳靈公。因為靈公與夏姬私通,常駕車馬疾馳前往,有時清晨到達,有時傍晚到達,無有停歇之時,所以作詩諷刺。經文共兩章,皆述靈公朝夕前往與夏姬淫亂之事。“說於株野”指傍晚到達,“朝食於株”指清晨到達。《毛詩注疏》:“作《株林》詩者,刺靈公也。以靈公淫於夏氏之母,姬姓之女,疾驅其車馬,馳走而往,或早朝而至,或向夕而至,不見其休息之時,故刺之也。經二章,皆言靈公往淫夏姬朝夕不息之事。‘說於株野’,是夕至也。‘朝食於株’,是朝至也。”
詩首章云:“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毛詩注疏》解釋說:株林是夏氏的封邑。靈公多次前往與夏姬幽會,國人譴責道:國君為何要去那株林之邑,是去和夏氏子南之母行淫亂之事嗎?靈公被指責後狡辯道:我非前往株林之邑追逐夏氏子南之母,只是去往其他地方罷了。一國之君如此淫亂放蕩,因此作詩諷刺。“株林者,夏氏之邑。靈公數往彼邑,淫於夏姬,國人責之云:君何為於彼株林之邑,從夏氏子南之母為淫泆兮?靈公為人所責,抵拒之云:我非是適彼株林之邑,從夏氏子南之母兮,我別自適之他處耳。一國之君,如此淫泆,故刺之。”
陳靈公作為陳國的第十九任國君(西元前613年至西元前599年在位),不思朝政,終日奔忙於株林之間,或夜宿,或朝食,盡現其荒淫之態。更有甚者,他縱容孔寧、儀行父之流,誅殺忠良,致使國政大壞。
自宣公以來,陳國宮廷淫靡之風日盛,到靈公時已達極點。前篇《月出》正值宣公之世,詩人刺好色,已經指出了陳國社會的問題,然而宣靈兩公並沒有能修德遠色,靈公被殺的次年,楚軍入陳,陳國亡——正可謂好色誤國,自取滅亡。
經文:
胡為乎
語譯:
為何要到株林去?是到夏家去尋歡。誰說我是到株林?我不到那株林去,不尋夏姬找夏南,舉國皆知還狡辯。
君駕馬車往株林,傍晚歇在株野間。誰說我是到株林?清晨輕車又出門,早餐食在株林邑,朝夕淫泆不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