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初一設奠的禮儀(《士喪禮》之二十三)

發布時間: 2025-09-12

經文:

朔月,奠用特豚、魚臘,陳三鼎如初。東方之饌亦如之。無籩,有黍稷。用瓦敦,有蓋,當籩位。主人拜賓,如朝夕哭,卒撤。舉鼎入升,皆如初奠之儀。卒朼,釋匕於鼎,俎行。朼者逆出。甸人徹鼎。其序:醴酒、菹醢、黍稷,俎。其設於室:豆錯,俎錯,臘特,黍稷當籩位。敦啟會,卻諸其南。醴酒位如初。祝與執豆者巾,乃出。主人要節而踴,皆如朝夕哭之儀。月半不殷奠。有薦新,如朔奠。徹朔奠,先取醴酒,其餘取先設者。敦啟會,面足,序出,加入。其設於外,如於室。

語譯:

每月初一之日,設祭奠和大殮時一樣,用一只豬,加上魚和風乾的兔子,並陳設三只鼎。東邊陳設的祭物也和大殮時相同。朔月之奠和大殮所不同者在於,大殮奠有籩,而此奠無籩,大殮奠無黍稷,而此奠有黍稷。黍稷裝在瓦敦之中,蓋上敦蓋,置放在大殮奠時籩的位置上。喪主叩拜賓客,和朝夕哭時拜賓之禮一樣,完畢,撤去昨日之宿奠。接著抬鼎入門,把牲體從鼎中升出,和大殮奠時一樣。用匕載牲體於俎上後,放匕於鼎中,又置俎於適當的位置。用匕載俎者隨即從反向退出。甸人則撤去三只空鼎。室中陳設祭品的秩序為:先醴酒,次菹,次肉醬,次黍稷,最後是俎。室中所設祭物的位置為:盛肉醬之豆在北邊,盛菹之豆在南邊,豚俎置於兩豆的東邊,魚俎又在豚俎的東邊,獸俎則別置放在豚俎和魚俎的北邊,盛黍稷的瓦敦放在大殮時籩之位。啟開敦蓋,置放在敦的南邊。醴酒的位置和大殮時相同。夏祝立於其南,執豆者立於其北,共同舉巾把所設之奠蓋好,然後退堂。喪主及喪者家中男女因時而哭踴(升奠時男子哭踴,降奠時婦人哭踴),其禮儀都和朝夕哭時一樣。月半之時所設祭席亦和朝夕奠一樣,無牲俎。如收到新熟的五穀和鮮果,其祭席就要和朔月奠一樣,有牲俎。撤去朔奠時要先取下醴酒,其餘的祭品先設者先撤,後設者後撤。撤敦時其蓋不必再蓋上,敦之足朝前,退堂出室的秩序和升堂入室時一樣。祭席陳設在室外東牆下西南,其次序位置和在室中陳設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