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12
經文:
記:久無事,則聘焉。若有故,則卒聘。束帛加書將命,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主人使人與客讀諸門外。
客將歸,使大夫以其束帛反命於館。明日,君館之。
既受行,出,遂見宰,問幾月之資。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
出祖,釋軷,祭酒脯,乃飲酒於其側。
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繅三采六等,朱白倉。問諸侯,朱綠繅,八寸。皆玄纁系,長尺,絢組。問大夫之幣,俟於郊,為肆,又齎皮馬。
辭無常,孫而說。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辭曰:“非禮也。敢。”對曰:“非禮也。敢(辭)。”
卿館於大夫,大夫館於士,士館於工商。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飧不致,賓不拜,沐浴而食之。
卿,大夫訝。大夫,士訝。士,皆有訝。賓即館,訝將公命,又見之以其摯。賓既將公事,複見訝以其摯。
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
宗人授次。次以帷。少退於君之次。
上介執圭,如重,授賓。賓入門,皇,升堂,讓。將授,志趨。授如爭承,下如送。君還,而後退。下階,發氣,怡焉。再三舉足,又趨。及門,正焉。執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及享,發氣焉,盈容。
眾介北面,蹌焉。私覿,愉愉焉。出,如舒雁,皇,且行。入門主敬,升堂主慎。
凡庭實,隨入,左先,皮馬相間,可也。賓之幣,唯馬出,其餘皆東。多貨,則傷於德。幣美,則沒禮。賄,在聘於賄。
凡執玉,無藉者襲。
禮,不拜至。醴尊於東廂,瓦大一,有豐。薦脯五胑,祭半胑橫之。祭醴,再扱,如扱一祭,卒再祭。主人之庭實,則主人遂以出,賓之士訝受之。
既覿,賓若私獻,奉獻,將命。擯者入告,出,禮辭。賓東面坐奠獻,再拜稽首。擯者東面坐取獻,舉以入告,出禮請受。賓固辭,公答再拜。擯者立於閾外以相拜,賓辟。擯者授宰夫於中庭。若兄弟之國,則問夫人。
若君不見,使大夫受。自下聽命,自西階升受,負右房而立。賓降亦降。不禮。
幣之所及,皆勞,不釋服。
賜饔,唯羹飪。筮一屍,若昭若穆。僕為祝,祝曰:“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於皇祖某甫、皇考某子。”如饋食之禮,假器於大夫。朌肉及廋、車。
聘日致饔。明日,問大夫。夕,夫人歸禮。既致饔,旬而稍,宰夫始歸乘禽,日如其饔餼之數。士中日則二雙。凡獻,執一雙,委其餘於面。禽羞俶獻。比。
歸大禮之日,既受饔餼,請觀。訝帥之,自下門入。
各以其爵朝服。
士無饔。無饔者無擯。
大夫不敢辭,君初為之辭矣。凡致禮,皆用其饗之加籩豆。無饔者無饔禮。
凡餼,大夫黍、粱、稷、筐五斛。
既將公事,賓請歸。凡賓拜於朝,訝聽之。
燕,則上介為賓,賓為苟敬。宰夫獻。
無行,則重賄反幣。
曰:“子以君命在寡君,寡君拜君命之辱。君以社稷故,在寡小君,拜。君貺寡君,延及二三老,拜。又拜送。”
賓於館堂楹間,釋四皮束帛。賓不致,主人不拜。
大夫來使,無罪,饗之。過,則餼之。其介為介。有大客後至,則先客不饗食,致之。
唯大聘有幾筵。
十鬥曰斛,十六鬥曰籔,十籔曰秉。二百四十鬥。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為一秅。
語譯:
記:長時間沒有盟會之類的事,就派使者聘問。如果有災患,就急速聘問。用束帛放上書簡轉達國君的意旨,百字以上就寫在簡策上,不到百字就寫在一個板上。主國國君派內史和主賓在廟門外宣讀。
主賓將回國,主國國君派大夫用主賓的束帛到館舍複命。第二天,主國國君到館舍看望主賓。
已經接受出使的任命,出來去見塚宰,問出使需要幾個月的費用。使者已經接受出使的任命,在陳列禮物和出發的那天,上朝站立的位置相同。
出發開始,祭路神,把酒和乾肉放在神位前,然後在神位旁飲酒。
所用來朝見天子的圭玉和彩色繅都是九寸長,上部左右各削寸半,厚半寸,寬三寸。繅是紅、白、青三種顏色相間成為六等,拜見諸侯,是紅、綠二種顏色相間的繅,長八寸。朝見天子和拜見諸侯的繅玉都用上紅下黑的帛做墊,系玉和墊子的帶子是五色的絲帶,長一尺。拜見大夫的禮物放在近郊。分行陳列,等使者到來,又把鹿皮和馬交給使者。
聘問的言詞沒有定則,但要謙遜而和悅。言詞多就策祝,言詞少則不能表達意思,言詞如果足以表達意思,意思就達到了極至。主賓說:“不合乎禮,不敢。”主人回答:“不合乎禮,不敢。”
卿在大夫的家廟中住宿,大夫在士的家廟中住宿,士在工商的家廟中住宿。掌管客館的人為使者和士介三天準備一次洗發的水,五天準備一次洗澡的水。便宴不用送上束帛轉達國君的命令,主賓不行拜禮。沐浴後吃准備好的便宴。
卿,由大夫迎候,接待;大夫,由士迎候接待;士,都有迎候接待的人。主賓到館舍,主國國君派來迎候接待的人就把國君命令自己迎待的命令告訴主賓。又拿著禮物拜見主賓。主賓已經把聘問的公事辦完,拿著禮物回報迎待的人。
凡是圭、璋、壁、琮,只要是自己國家的國寶,就可以用作聘問的禮物。
掌管設置順序位子的宗人為主賓設置順序位子。順序位子用帷布做成,主賓的順序位子在主國國君順序位子稍後的地方。
上介拿著圭,如同拿著重物,(慎重地)交給主賓。主賓進入朝門,儀容莊嚴。登堂時托舉圭的手與胸平衡。將要把圭交給主國國君時審慎前行。交給國君時如同與人爭接拿取,恭敬獻上如同國君送時。國君轉身把圭玉交給太宰,然後主賓退下。走下臺階,呼出一口長氣,神態怡然。再三抬腳安定心神,然後快走,到達大門,神態正常。拿著圭玉,進入廟門,恭敬謹慎地捧著圭玉,如同怕失落它。到進獻時,呼出一口長氣,神態從容。
眾介面朝北,神態舒揚。私人拜見,容貌和敬。出門,如同大雁舒展翅膀,威儀自然地行走。進入大門以恭敬為主,登堂以謹慎為主。
凡庭實都相隨抬入,在左邊的先抬入,鹿皮和馬相互代換是可以的。主賓的禮物,只有馬牽出廟門,其餘的都往東收藏在內府。玉多就有損於德性,束帛華美就掩沒了禮的本意。主國饋贈主賓禮物,據主賓聘問的禮物而定。
凡是拿著圭玉,沒有繅做玉墊的,拿圭玉的人要加穿襲衣。
聘享完畢,招待主賓,主人不為主賓到來行拜禮。盛放甜酒的酒尊放在東廂,瓦制酒器瓦大一個,下面有承接的豐。進獻的是五條乾肉條。祭用的半條橫放在上邊。祭甜酒時兩次舀取,開始舀取祭一次,後來舀取祭二次。主人的庭實(馬),就由主人牽著隨著主賓出來。主賓的士介迎上來,接過主賓牽著的馬。
已經拜訪,如果主賓有私人的禮物進獻,奉獻時要稱轉達君命,擯者進去報告,出來,依禮辭謝。主賓面朝東坐下放下進獻的禮物。再拜稽首。擯者面朝東坐下拿取進獻的禮物,舉著禮物進去報告,出來,依主賓的禮節接受。主賓辭謝。主國國君回拜兩次。擯者站在門檻的外邊把國君的回拜轉告主賓,主賓避開。擯者在中庭把禮物交給宰夫,如果是同姓或婚姻甥舅有親戚關係的國家,就要饋贈國君夫人禮物。
如果國君不能見使者,就派大夫接受主賓的聘享。大夫在堂下聽命,由西階登堂接受聘享,背向右房站立,主賓下堂也跟著下堂。不招待主賓。
接到主賓禮物的人都來慰勞主賓,不脫下皮弁服。
主國賜予殺死的牛羊豕,只有煮熟的才祭。用蓍草占卜屍的人選,或昭或穆。大夫的臣下充當祝,祝說:“孝孫某某,孝子某某,進獻美好的禮物給皇祖某甫、皇孝某子。”如同饋贈食物的禮儀。向大夫借祭器。祭畢,分賜肉給眾人及廋人、巾車。
行聘禮的當天送殺死和活的牛羊豕,第二天拜訪大夫,第二天傍晚,國君夫人派人饋贈主賓禮物。在饋贈牛羊豕十天後送來糧米。宰夫開始送成雙的雉、雁等,每天送上的雉、雁的數目同牛羊豕的數目相同。士介是隔一天送二只。凡是獻雉、雁等,拿一雙轉達君命,其餘的放在面前。進獻煮熟的禽類和四時的鮮美食物,比照進獻雉、雁的禮儀。
饋贈殺死和活的牛羊豕的那天,主賓接受後,請求觀瞻宗廟。主國派人迎接並引導主賓等由便門進入。
凡致送禮物的人各按自己的爵位穿朝服。
士介沒有殺好的牛羊豕等禮物,沒有這些禮物的人,沒有儐。
主賓要拜見大夫,大夫不敢推辭。國君在開始時已經為他推辭。
凡是致送禮物,都用饗禮的籩、豆,裏面放有食物。沒有被饋贈殺好的牛羊豕的禮物的人,沒有饗禮。
凡是(主國)大夫饋贈主賓和上介糧食,大夫用黍、粱、稷,每筐五斛。
已經辦完聘享公事,主賓請求回國。在外朝為主國的賜予行拜禮,接待主賓的人聽憑他行拜禮。
舉行燕禮就讓上介充當主賓,主賓充當苟敬。宰夫進獻。
主賓只到一主國,不再到他國聘問,就送重禮,把束帛返還。
主國國君到館舍拜謝主賓,輔佐的人說,“您按貴國國君的命令來問候敝國國君,敝國國君為您按貴國國君之命屈尊到來行拜禮。貴國國君為社稷的緣故問候敝國國君夫人,敝國國君行拜禮。貴國國君賜予敝國國君禮物,還延及到敝國的二三位大夫,敝國國君行拜禮。又為送主賓您回國,敝國國君行拜禮。”
主賓在館舍的堂上的兩楹柱中間放下四張鹿皮和束帛,主賓不致送,館舍主人不行拜禮。
大夫來聘問中,沒有犯法行為,如大夫行饗禮。有過失,就只送殺好的牛羊豕三牲。行饗禮,主賓的上介充當介。有諸候後到,就對先到的客人不行饗禮、食物,把禮物送給他。
只有在接受聘享等大聘時,才有幾和筵。
十鬥叫斛。十六鬥叫籔。十籔叫秉。一車米二百四十鬥。四秉叫筥。十筥叫稯。十稯叫秅。四百秉為一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