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中遭遇各種喪事的處置(《聘禮》之三十)

發布時間: 2025-08-12

經文:

聘遭喪,入竟,則遂也。不郊勞。不筵幾。不禮賓。主人畢日禮,賓唯饔餼之受。不賄,不禮玉,不贈。遭夫人、世子之喪,君不受,使大夫於廟,其他如遭君喪。遭喪,將命於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   

聘,君若薨於後,入竟則遂。赴者未至,則哭於巷,衰於館。受禮,不受饗食。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歸。執圭,複命於殯,升自西階,不升堂。子即位,不哭。辯複命,如聘。子臣皆哭。與介入,北鄉哭。出,袒括發。入門右,即位踴。   

若有私喪,則哭於館,衰而居,不饗食。歸,使眾介先,衰而從之。   

賓入竟而死,遂也。主人為之具,而殯。介攝其命。君吊,介為主人。主人歸禮幣,必以用。介受賓禮。無辭也。不饗食。歸,介複命,柩止於門外。介卒複命,出,奉柩送之。君吊,卒殯。若大夫介卒,亦如之。士介死,為之棺斂之。君不吊焉。若賓死,未將命,則既斂於棺,造於朝,介將命。若介死,歸複命,唯上介造於朝。若介死,雖士介,賓既複命,往,卒殯乃歸。 

語譯:

行聘禮遇上主國國君去世,已經進入國境,就繼續前行。不舉行郊勞,不擺設筵、幾,不用醴酒招待主賓。主人喪事結束,對主賓行歸禮,主賓只接受殺了的和活的牛羊豕。不贈送紡絲素絹,不送束帛、鹿皮。使者返國住宿郊外不贈送禮物。遇上國君的夫人、世子去世,國君不接受禮物,派大夫在廟中接受禮物,其他和遇上國君去世相同。遇上主國國君去世,國君夫人去世、世子去世,就命大夫代主人穿素色長衣,戴練冠接受。 

行聘國國君如果在使者出發後去世,進入被聘國國境就繼續進行下去。行聘國報喪的人沒有到,就在巷門哭泣,在館舍穿喪服。接受禮物,不接受饗禮、食禮。報喪的人到後,就穿喪服出去。只接受米穀之類的食物。使者歸國,拿著圭玉在殯宮複命,從西階登階,不登堂。世子就其位,不哭。使者及介一一複命如同平時聘問回來。複命後,世子、臣都哭。使者和介稍進靈樞,面朝北哭。出殯宮門,露出左臂,束起頭發,從門的右邊進入,站在東階下自己的位置上如同奔喪的禮儀。 

如果主賓(奉命行聘)遇到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去世,就在館舍中哭泣,在居住處穿喪服,不參加饗禮、食禮。在歸國時,讓眾介在前,自己穿喪服跟隨著。

主賓(使者)進入被聘國國境後去世,聘問之事繼續進行。主國國君為他提供喪斂、殯儀之物。上介代行主賓的使命。主國國君來弔喪,上介充當主人。主國國君饋贈的祭奠、送葬的器物必合喪事之用。上介接受主國用主賓的禮儀待己,沒有辭謝。不參加饗禮、食禮。回國後,上介回復聘問使命,主賓的靈樞停在大門外。上介回報完聘問使命,出大門,上介送主賓的靈柩到主賓家。國君親自弔喪,殯事結束。如果是大夫介去世,也是如此。如果是士介去世,為他提供棺木入斂,國君不吊。如果主賓沒有轉達國君的命令就去世了,就用棺木收斂,抬到朝門外,上介轉達國君的命令。如果介去世,回國回復使命,只有上介的靈柩抬到朝門外。如果介去世,即使是士介,主賓回復完使命,跟隨靈柩到介家,殯事結束,然後回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