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12
大射在周代五禮中也屬嘉禮。它和鄉射的不同在於舉辦者是諸侯。鄭玄《目錄》說:“名曰大射者,諸侯將有祭祀之事,與其群臣射以觀其禮。數中者,得與於祭;不數中者,不得與於祭。”據文中所記,除祭祀外,諸侯在朝覲、會盟等重大活動前也舉行習射儀式。之所以稱大射儀而不稱大射禮,並非它與鄉射禮有本質的區別,而由於它在祭祀等重要活動之前舉行,因而突出其儀式作用。本文所述大射儀與鄉射禮的過程極為相似,只不過參與者地位更高,儀節也更繁複。
大射往往舉行於祭祀等重要活動之前,其目的主要不僅在於演武,也在於習禮樂。《禮記•射義》說:“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根據古代制度,諸侯每年向天子推薦人才,天子在射宮對其進行考核。其儀容體態合乎禮,動作節奏合乎樂,射中的箭數多,就可以參與祭祀。其儀容體態不合平禮,動作節奏不合乎樂,射中的箭數少,就不能參與祭祀。多次參與祭祀,天子就有賞賜,多次不參與祭祀,天子就要責備。多次獎勵就增加其封地,多次責備就削減其封地。因此說,射箭比賽是為了爭取得到諸侯的地位。射箭的作用如此重要,所以諸侯君臣對此都非常用心。為什麼射箭獲勝就可以受到賞賜直至成為諸侯呢?這是因為射箭比賽的各個環節都和禮樂相關,這些禮樂中都包含著道德要求,和治理國家有關。這一點我們在鄉射禮的解說中已經做了說明。《禮記•射義》說:“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諸侯君臣通過用心習射來學習禮樂,學習了禮樂就不會發生禍亂從而導致流放亡國這種事了。
大射之儀要求處處合於禮樂。在大射的過程中,不僅有射前射後的宴飲之禮,有合樂而射的環節,還有在參與者的行為舉止和諸多的規則、儀式中體現出來的謙敬禮讓、和諧有度的禮樂精神。這是今人閱讀本文時應該用心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