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具及其使用的相關事項(《鄉射禮》之五十一)

發布時間: 2025-08-11

經文: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糜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凡畫者,丹質。   

射自楹間。物長如笴,其間容弓,距隨長武。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   

命負侯者,由其位。   

凡適堂西,皆出入於司馬之南。唯賓與大夫降階,遂西取弓矢。   

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   

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   

司射在司馬之北。司馬無事不執弓。   

始射,獲而未釋獲;複,釋獲;複用樂行之。   

上射於右。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韋當。楅,髤,橫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 

語譯:

(燕射)所用的靶子:天子用畫熊頭的箭靶,底色為白色;諸侯用畫麋鹿頭的箭靶,底色為紅色;大夫的箭靶以布製成,靶心處畫虎豹頭;士的箭靶亦以布製成,靶心處畫鹿和豕的頭像。凡在側邊彩畫雲氣為飾的靶子(賓射和燕射之侯),其畫雲氣處以朱紅色為底色。   

射箭的位置在堂上兩楹之間。射手所立處的十字標記,其縱畫長一箭杆(三尺),上射與下射的位置相距一弓(六尺)長,十字標記的橫畫長約一足(一尺二寸)。射於州學,射手立處的十字標記在屋的中脊(棟)下,射於鄉學,其十字標記的位置則在屋前楣(第二檁)下。   

司馬在其原位(司射之南面朝東之位)遙命獲者背向箭靶而立。   

凡是去堂下西邊,都要從司馬之位的南邊出入。只有賓和大夫下臺階後,直接至堂西取弓矢。   

獲者所執旌旗,各用射者平時所用的旗幟。不命之士,則用白羽和朱羽雜綴為旌旗,其旗竿長兩丈一尺,在其一丈六尺(二尋)以上處,套上鴻雁的頸項。   

凡挾矢,都是橫向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   

司射的位置在司馬的北邊,司馬無射事時不執弓。   

第一番射箭,射中時,只有獲者大聲唱獲而不釋算籌記數;第二番射箭,則釋算籌以記數;第三番射箭,則用音樂節射。   

上射在右邊的箭位射箭。

楅的形制,長一箭杆(三尺),寬三寸,厚一寸半,兩端作龍首,中間為蛇身相交狀,以形似背心的皮革設於其上以承矢。楅,漆成赤黑色,設楅者以手橫捧之,面朝南坐下,放置於中庭,其位置南北與洗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