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作為一方諸侯登上中國歷史舞臺(《國風·秦風·駟驖》)

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5-08-11

經義:

在秦國發展史上,秦襄公(西元前778年至西元前766年在位)時代是個重要的階段。當時,秦人因為保障中央安全、維護天下大一統有功,被封為一方諸侯,正式登上了中國歷史舞臺。襄公也因此得到了詩人的讚譽。

襄公為秦莊公之子,秦仲之孫。西元前771年春,周幽王立褒姒為后並廢太子,改立褒姒之子為嫡子,並屢次失信於諸侯,諸侯多反叛。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伐周,把周幽王殺死在酈山下。在周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作戰非常賣力,有大功。西元前770年,周人為了躲避犬戎的侵犯,東遷洛邑,秦襄公又率兵護送周平王。於是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以西之地,並說:“戎人無道,強佔我岐、豐之地,秦若能趕走戎人,即可擁有這些土地。”與秦立誓,封賜爵位。秦人從此正式建立國家,並與諸侯互派使節。《史記·秦本紀》:“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立褒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

《毛詩序》說:“《駟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此詩是讚美秦襄公的。秦國從非子開始世代為附庸國。如今襄公受周王之命封為諸侯,於是有了遊獵之事、園囿之樂,所以詩人讚美他——諸侯國君才能順應時令進行田獵,整頓軍隊練習武藝,獵取祭品供奉宗廟。秦為附庸未成諸侯時,這些禮制是缺失的。現在襄公受命成為諸侯,才能享有這種田獵活動,所以說是“始命”。《毛詩注疏》:“作《駟驖》詩者,美襄公也。秦自非子以來,世為附庸,未得王命。今襄公始受王命為諸侯,有遊田狩獵之事,園囿之樂焉,故美之也。諸侯之君,乃得順時遊田,治兵習武,取禽祭廟。附庸未成諸侯,其禮則闕。故今襄公始命為諸侯,乃得有此田狩之事,故云‘始命’也。”

首章云:“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襄公乘坐四匹赤黑鬃駿馬駕的車,馬兒十分肥壯,且訓練得很好,禦者只需手握六條韁繩,無需費力控制。襄公乘著這樣的良馬,與賢能之士狩獵——大臣中有善於協調上下的,隨從襄公前往狩獵。襄公能如此親近賢臣,所以國人讚美他。《毛詩注疏》:“言襄公乘一乘駟驖色之馬,甚肥大也。馬既肥大,而又良善,禦人執其六轡在手而已,不須控制之也。公乘此良馬,與賢人共獵。公之臣有能媚於上下之子,從公而往田狩。公又能親賢如是,故國人美之。”

《駟驖》寫襄王田獵之事,描述立國之初的秦國雄壯威武之姿,正如襄公所乘之車駕,車利馬壯,禦者自如,從者眾多。如果說秦國如一駕馬車,襄公就是這位駕馭自如的禦者,在他的引領之下,賢能雲集,國力日盛——那輕車鸞鈴之音,正是秦國崛起之先聲。

經文: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遊於北園,四馬既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語譯:

四匹黑馬肥又壯,六轡執在禦人手,我王田獵多威風。國中大臣與賢士,隨從我君去田獵。

虞人放出應時獸,雄獸肥大又健碩。襄公高聲令禦者,左面追逐趕上去,箭箭離弦中獵物。

憶昔北園習田獵,車馬嫺熟待欲發。馬掛鑾鈴聲聲響,又試獵狗習搏噬,整軍練武在園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