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5-07-26
經義:
《唐風》之中,言明刺晉昭公的詩有三篇,即《山有樞》《揚之水》《椒聊》,其中,《山有樞》譏刺昭公不能修其道以正其國,有財不知用,終致政荒民散,國家危亡。《揚之水》和《椒聊》均讚美桓叔有德。前者稱其修德惠民,民樂從之。後者讚美桓叔德美廣大,聲名遠播。詩人用這樣的方式來諷刺昭公,諷刺他處於危險之中,尚且渾然不覺。希望昭侯能回歸大一統治道——固本培元,修明政教。
《毛詩序》云:“《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沃之盛強,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椒聊》這首詩,是諷刺晉昭公。晉國的君子賢人看到沃國日益強盛,桓叔能修明政教,預知其後代將繁衍昌盛,子孫終將奪取晉國政權。而昭公卻未能察覺這一趨勢,因此作詩諷刺他。《毛詩注疏》:“作《椒聊》詩者,刺晉昭公也。君子之人,見沃國之盛強,桓叔能修其政教,知其後世稍複蕃衍盛大,子孫將並有晉國焉。昭公不知,故剌之。”
事實上,沃國從強盛到最終據晉為己有,經歷三代人相當長的拉鋸戰。最後才在西元前679年,曲沃桓叔之孫曲沃武公討伐晉侯緡,滅亡了晉。武公用晉國的全部寶器賄賂周釐王,於是釐王任命武公為晉國君,位列諸侯,這樣武公就把整個晉國吞併了。《史記·晉世家》:“晉侯二十八年,齊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於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於是盡晉地而有之。”
詩首章云:“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毛詩注疏》解釋說:花椒本是芳香濃郁卻果實稀少的植物,如今一簇花椒的果實竟繁茂到能裝滿一升,實在異乎尋常。詩人以此來喻指桓叔,作為晉君支系子孫如此眾多,同樣超乎常態。桓叔子孫既已繁盛,其自身又有美德,那些稱讚桓叔的人都說他體貌盛壯,德行廣大,沒有結黨營私的惡行。正如花椒的香氣日益遠播,桓叔的德行愈發廣博。桓叔子孫既多,德行又廣,必將兼併晉國,而昭公卻渾然不覺。“椒之性芬香而少實,今椒聊一捄之實,乃蕃衍滿於一升甚多,非其常,以興桓叔,晉君之支別,今子孫眾多,亦非其常也。桓叔子孫既多,又有美德,彼己是子謂桓叔,其人形貌盛壯,德美廣大,無朋黨阿比之惡行也。椒之香氣日益長遠,以興桓叔之德彌益廣博,桓叔子孫既多,德益廣博,必將並有晉國,而昭公不知,故刺之。”
本詩影響所及,後世以椒比喻多子吉祥。程俊英、蔣見元寫道:“椒多子,漢朝人就將皇后住的房屋稱為椒房,取其多子吉祥之意。應勳《風俗通》:‘漢官儀,皇后稱椒房,取其蕃實之義也。《詩》曰: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後漢書·第五倫傳》:‘竇憲椒房之親。’注:‘后妃以椒塗壁,取其繁衍多子,故曰椒房’”(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337頁)
經文:
椒聊之實,蕃衍盈
語譯:
花椒芳香結籽多,一簇結籽一升多。桓叔子孫真是多,容貌佼好德廣博。陣陣椒香隨風傳,德行隨之流行遠。
花椒芳香結籽多,一簇結籽一捧多。桓叔子孫真是多,身材高大又仁厚。陣陣椒香隨風傳,美德隨之流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