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文解義導致的恐怖屠殺和種族滅絕悲劇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5-07-05

在西方歷史上,無論是1099年十字軍對耶路撒冷的野蠻屠城,還是西班牙殖民者對美洲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他們都曾以《約書亞記》作為理據。1513年,西班牙律師德·恩西索(Martin Fernandez de Enciso)加入美洲殖民的遠征隊。他寫有一篇備忘錄,其中引用《約書亞記》用以證明西班牙完全可以採用屠殺的辦法征服美洲。他寫道:“耶利哥是迦南應許之地的首座城市。摩西派約書亞來到耶利哥,要求當地住民放棄該城……當耶利哥人拒絕放棄土地時,約書亞便圍困他們,將他們盡數殺掉。隨後,約書亞用武力征服迦南所有領土,很多人被殺,被俘者淪為奴隸。所有這些事完成,乃是上帝的意志,因為耶利哥人是拜偶像的民族。”恩西索由此推論,是上帝將印第安人交到西班牙人手上,“若印第安人不從,則國王完全有理由開戰,殺死他們,將戰俘變為奴隸,就如約書亞對待迦南地的住民一模一樣。”【4】

亞伯拉罕一神教是以類似印度奉愛瑜伽(信瑜伽)的形式,讓世人認主獨一,一心一意地向神,而不是排斥、仇視、乃至屠殺他人!忘記東西方古聖先知“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的寫經、述經方法,依文解義、以辭害義,亞伯拉罕一神教世界因此產生了多少“流盡了,郊原血”的宗教戰爭,以及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啊!

在基督教解經史上,東方教會著名教父奧利金(Origen,約185-254年)重視寓意解經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他在其佈道詞《約書亞記講章》中指出,約書亞的征戰,並不是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廝殺,而是喻指基督徒抗擊魔鬼、邪靈和罪惡的心靈征戰,對敵人“殺絕淨盡”,乃是根除各人心中的一切罪念。這種合乎東西方聖典因事寓教的解經方法,是值得贊許的。

同《舊約》一樣,《春秋》中也多記載戰爭。其中有的地方作者反對,有的地方作者贊同,比如反對偷襲贊同陣地戰(偏戰),以征伐服喪者為恥、以復仇戰爭為榮,於是有人問西漢《春秋》大家董仲舒,既然古人認為《春秋》無義戰,為什麼不一概反對呢?這不是互相矛盾嗎?董仲舒回答,要學會辯證地看待經文中的矛盾。凡是《春秋》記載災害,即使地裏有幾棵莊稼,仍記載沒有麥苗。說《春秋》無義戰,是因為其中復仇戰爭只有兩次,太少了,所以約略說沒有正義戰爭。《春秋》是用欺詐戰爭作比較,說明正義戰爭;用不作戰來比較,說明戰爭的不正義。所以盟誓不如不盟誓,然而有所說的好的盟誓;作戰不如不作戰,然而有所謂的好戰爭。不義當中有正義,正義當中有不正義,言語不能把所有的情況全都說到,關鍵是弄清根本宗旨。領會了《春秋》的根本宗旨,就不要拘泥於其文辭,不拘泥言辭,就合乎聖人大道了。《春秋繁露·竹林第三》:“難者曰:‘《春秋》之書戰伐也,有惡有善也。惡詐擊而善偏戰,恥伐喪而榮復仇。奈何以《春秋》為無義戰而盡惡之也?’曰:‘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戰攻侵伐不可勝數,而復仇者有二焉。是何以異於無麥苗之有數莖哉?不足以難之,故謂之無義戰也。以無義戰為不可,則無麥苗亦不可也。以無麥苗為可,則無義戰亦可矣。若《春秋》之於偏戰也,善其偏,不善其戰,有以效(效:驗證,證明——筆者注)其然也。《春秋》愛人,而戰者殺人,君子奚說善殺其所愛哉?故《春秋》之於偏戰也,猶其於諸夏也。引(引,這裏是提及的意思——筆者注)之魯,則謂之外;引之夷狄,則謂之內。比之詐,戰則謂之義;比之不戰,則謂之不義。故盟不如不盟,然而有所謂善盟;戰不如不戰,然而有所謂善戰。不義之中有義,義之中有不義。辭不能及,皆在於指(指,通旨,宗旨的意思——筆者注)……見其指者,不任其辭。不任其辭,然後可與適道矣。”

對於東西方聖典中常常存在的各種矛盾,除了經文內部的矛盾,還是經文與歷史事實間的矛盾。我們都當如董子所說的那樣,“見其指者,不任其辭”。基於聖典的根本宗旨,辯證地理解經文。若執著於文字,可真若佛家所說的:“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注釋:

【4】高峰楓:《<聖經>與暴力:<舊約>中的“殺絕淨盡”》,網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117980。

【5】斯瓦米·尼偉達南達:《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62頁。

【6】斯瓦米·尼偉達南達:《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61頁。

【7】凱倫·阿姆斯特朗:《軸心時代》前言,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

【8】凱倫·阿姆斯特朗:《軸心時代》,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第105頁。

【9】斯瓦米·尼偉達南達:《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31頁。

【10】斯瓦米·尼偉達南達:《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63-64頁。

【11】羅伯特·嘉吉:《創造聖經的城市》,海南出版社是2017年版,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