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國風·齊風·敝笱》)

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5-06-25

經義:

在中國歷史上,齊國的文姜同夏代的末喜、商代的妲己和周代的褒姒一樣,被認為是禍國殃民女人的典型。在劉向《列女傳》中,文姜被列入《孽嬖傳》。孽嬖(音niè bì),指被君主寵信而得勢的女人,她們因為不守禮法而亂國亡家。

古語說,“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妻賢夫禍少,好妻勝良藥”“家有賢妻,興旺三代”。這些話無論對於國家、小家,還是對於今人、古人,都是正確的。文姜不遵守基本的人倫道德,與兄長亂倫,違反基本的國家法度,無故回娘家齊國,最終導致其夫魯桓公被殺的慘劇。

《齊風》共有十一首詩,竟有三首為諷刺襄公與文姜兄妹的不倫淫亂而作,分別為《南山》《敝笱》和《載驅》。《毛詩序》云:“《敝笱》,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毛詩注疏》解釋說,創作《敝笱》這首詩,是為了諷刺文姜。之所以諷刺她,因為文姜是魯桓公夫人,齊國人憎惡魯桓公作為丈夫太過軟弱,不能約束文姜,讓她回齊國與兄長淫亂,成為兩國禍患,因而作詩諷刺。文姜的淫亂,實由魯桓公的軟弱所致。全詩三章,都是通過譴責魯桓公來諷刺文姜的。“作《敝笱》詩者,刺文姜也。所以刺之者,文姜是魯桓公夫人,齊人惡魯桓公為夫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於齊,與兄淫亂,為二國之患焉,故刺之也。文姜淫亂,由魯桓微弱使然。經三章,皆是惡魯桓以刺文姜之辭。”

詩的首章:“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毛詩注疏》依毛傳解釋說,“笱”是捕魚的工具。破舊的漁笱擱在魚梁上,它面對的卻是魴鰥之類的大魚,這破損的漁具根本困不住它們,以此比喻軟弱的魯桓公面對強大齊國的婦人文姜,根本無力管束,諷刺魯桓公的懦弱無能。詩中進一步說明文姜難以管束的原因,當文姜剛嫁到魯國時,跟隨她的齊國侍從人員多如雲,正是這種強大的勢力使魯桓公無法制約她。“毛以為,笱者捕魚之器。弊敗之笱在於魚梁,其魚乃是魴鰥之大魚,非弊敗之笱所能制,以喻微弱之君為其夫婿,其妻乃是強盛之齊女,非微弱之夫所能制,刺魯桓之微弱,不能制文姜也。又言文姜難制之意。齊子文姜初歸於魯國止,其從者庶姜庶士,其數眾多如雲然,以此強盛,故魯桓不能禁也。”

春秋中葉以後,齊魯兩國王室因為地緣關係多有聯姻,形成了密切的政治聯盟。由於齊國國勢強大,齊國女子嫁到魯國,也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詩以敝笱在梁起興,破魚簍放在河梁上,本來是為了捕魚的,可是魚簍破了,攔不住大魚。破魚簍的無力喻指魯桓公的懦弱無能,同時,這破魚簍也暗示著當時禮崩樂壞,文姜和襄公猶如詩中的魚,他們游離於禮法之外,兄妹淫亂,為人所不齒。

最後,齊襄公與魯桓公皆不得善終。這也是現世的因果報應!

經文: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語譯:

破魚簍在魚梁上,魴魚鰥魚遊過網,魯齊兩國結姻親。齊子文姜嫁魯君,她的隨從多如雲。

破魚簍在魚梁上,魴魚鱮魚遊過網,魯齊兩國結姻親。齊子文姜嫁魯君,她的隨從多如雨。

破魚簍在魚梁上,魚兒遊來又遊去,魯齊兩國結姻親。齊子文姜嫁魯君,她的隨從多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