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5-04-23
經義:
西方民主選舉的基礎是多數決,以得票多少決定誰贏得選舉。在某些情況下,即使這個人沒有任何行政經驗,哪怕被指控有多項犯罪行為,也能獲勝。
中國的賢能政治不是這樣,它既重視一個人的道德品行——賢,又重視一個人的行政能力——能。德才兼備者方能管理國家,真正的賢能之士才能升遷。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人的行政能力主要通過具體的,乃至量化的功勞衡量。秦漢時期“功”是一個人的特殊貢獻,勞則指工作時間,通常以年、月、日來表示。法律規定四年的勞績相當於一功,官員進退主要是按功次——根據功勞考核的結果升職或降職。
而賢能政治中的“賢”,道德品行的考評則主要是定性的,根據不同情境下的外在表現進行多維度考查。《官人》是系統論述賢能政治中品行考評的文獻,對後世人物品鑒著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東漢劉邵的《人物志》,以及清代托名曾國藩的《冰鑒》。可惜中國皇朝後期賢能政治衰落,《冰鑒》已成為流行民間的相人術。
《逸周書·官人》顯然與《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在文獻是同源,是後者的節選本,文詞亦多不同之處,整體上後者為優。
據《周書序》,《官人》為周公告成王,而《文王官人》則是周文王為姜太公闡述“官人”之法。實際上,賢能政治中品行的考評是先秦選舉制度的重要方面,這類文獻當是公共經典,《六韜》等文獻也多這方面的論述。
《官人》開篇就講“論用有征”,其內容只有品評人物的六個方面,“六征”,並不涉及量才任用的“用”。這在《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文末有詳細說明。
“用”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七屬”,聯繫上下文,這類人員當是負責評定的上級官員。另外就是根據不同的品行特點安排候選人擔任不同職務,即“九用”。顯然,“七屬”“九用”“六征”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唐太宗《帝範·審官》說:“古之明王,用人必先六征以嘗之,然後任之。”
為了省去讀者的翻檢之功,茲將相關內容抄錄如下,並附上參考譯文:
【原文】王曰:“太師!女推其往言,以揆其來行;聽其來言,以省往行;觀其陽,以考其陰;察其內,以揆其外。是隱節者可知,偽飾無情者可辨,質誠居善者可得,忠惠守義者可見也。”
【譯文】周文王說:“太師,你推想他以前說過的話,來猜測其將來的作為;聽他講未來的話,以檢查他以前的作為;觀察他明顯的一面,以考查他不為人知的一面;研究他內在用心,以猜度他的外在行為。因此,隱藏自己行為的你就可知道了;虛偽誇飾而沒有真情的人你便可以分辨出了;樸質誠信而篤守善道的人,你就可以得到了;忠愛仁惠而守正義的人,你也可以遇到了。”
【原文】王曰:“於乎敬哉!女何慎乎非心?何慎乎非人?人有六征,六征既成,以觀九用,九用既立。一曰取平仁而有慮者,二曰取慈惠而有理者,三曰取直湣而忠正者,四曰取順直而察聽者,五曰取臨事而潔正者,六曰取慎察而潔廉者,七曰取好謀而知務者,八曰取接給而廣中者,九曰取猛毅而度斷者,此之謂九用也。”
【譯文】周文王說:“唉呀,要敬慎啊!你怎能不謹慎用心,怎能不慎重用人。有六種驗證方法,這六項已考查完,來看九項任用原則,九項任用原則要確立:一是選取和平仁愛而有思想的人,二是選仁愛奉獻而有功績的人,三是選取正直純樸而忠正的人,四是選取謹慎正直而精察的人,五是選取遇事能夠廉潔公正的人,六是謹慎明察而不貪贓枉法的人,七是選取喜好思考而通曉各種事物的人,八是選取善於待人接物而做事得體的人;九是選取堅強有毅力而能獨斷的人,這就是九種可任用之人。
【原文】“平仁而有慮者,使是治國家而長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長鄉邑而治父子;直湣而忠正者,使是蒞百官而察善否;慎直而察聽者,使是長民之獄訟,出納辭令;臨事而潔正者,使是守內藏而治出入;慎察而潔廉者,使是分財臨貨主賞賜;好謀而知務者,使是治壤地而長百工;接給而廣中者,使是治諸侯而待賓客;猛毅而獨斷者,使是治軍事為邊境。因方而用之,此之謂官能也。
【譯文】“和平仁愛而有思想的人,用他們來治理國家領導百姓;仁愛奉獻而有功績的人,用他們來領導鄉邑而教誨倫理;正直純樸而忠正的人,任用他們來統領百官而分辨好壞;謹慎正直而精察的人,任用他們來管理百姓的牢獄爭訟、傳達政令;遇事能夠廉潔公正的人,任用他們來保管國庫的財產,管理財政收支;謹慎明察而不貪贓枉法的人,任用他們來分配財貨,主管賞賜;喜好思考而通曉各種事物的人,任用他們來管理土地,統領工匠:善於待人接物而做事得體的人,任用他們來應付諸侯而接待賓客;堅強有毅力能獨斷的人,任用他們來統率軍隊、防守邊疆;按他們的品行特點來任用,這就叫做‘官能’。
【原文】“九用有征,乃任七屬:一曰國則任貴,二曰鄉則任貞,三曰官則任長,四曰學則任師,五曰族則任宗,六曰家則任主,七曰先則任賢。”
【譯文】“九種任用的原則有了,還要注意用七類人參加考評:一是諸侯國就任用貴族,二是鄉邑就用能幹事的正直之士,三是官府就任用善於領導的長官,四是大學就任用師儒,五是家族就任用宗親,六是家庭就任用家長,七是老師就用賢者。”
【原文】正月,王親命七屬之人曰:“於乎!慎維深,內觀民務,本慎在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證,論辨九用,以交一人,予亦不私。女廢朕命,亂我法,罪致不赦。”三戒然後及論,王親受而考之,然後論成。
【譯文】正月,文王告誡上述七類人說:“哎,要深思熟慮,對內體察民事,因為百姓是國家的根本。你要平心靜氣,除去私心,慎重使用六種驗證方法,討論九種任用的標準,然後交給我相關結果,我也不存私心。如果你們不執行我的命令,亂我的法紀,我將治罪,決不寬恕。”告誡了三次以後,他們才開始考評官員,經過文王親自審核,最後決定進退賞罰。
經文:
周公曰:“亦有六征,嗚呼!
語譯:
成王問道:“嗚呼!太師,我為百姓選拔官吏,考評任用需有依據——鑒別真誠、考察言辭、審察聲音、觀察神色、洞悉隱情、度量德行,您能詳細講解嗎?”
周公答道:“確實有六種驗證方法,嗚呼!需綜合運用以全面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