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重視神人之際,中國文化重視天人之際(《逸周書·時訓》)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4-12-28

經義:

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就是它超越了神和神話,將其文明建基於自然萬物的普遍規律——道。反映到時間觀念,西方的節日是履行人與神的契約,而中國的節氣則是宇宙之氣的運行節點,其外在表現即物候——不同時間點上氣候、動物和植物的發展變化。

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節日觀念主要源自猶太教節期。節期指猶太教徒每年都要遵守的宗教節日,包括崇聖日、修殿節、普珥節、逾越節等,逾越節很受歡迎,它紀念以色列人從埃及爲奴的苦難中得拯救。猶太教節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制性,它並非如多數文明的節日那樣是自願的,而是一種嚴肅的宗教職責,是對神誡命的遵守。凡是與節期相關的活動,無論是安息日的停止勞作,還是逾越節吃無酵餅,都被看作履行神的誡命。是否參加節日,涉及盡責與不盡責,是否觸犯法律的問題。古代有意觸犯安息日的人可能會被判處死刑。《舊約·出埃及記》規定:“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西方節日不是基於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基於人與神的契約,儘管西方也要靠自然現象確定節日舉行的時間點。這反映出東西方文明的重大分野。中國的時間觀念基於宇宙萬象的變化,自然規律,所以更重視人與天的關系,天人合一;西方的節期則是基於神的律法(神啓經典),強調人與神的關系。

談到東西方時空觀念的區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學系張平教授寫道:“‘節’無疑是一個時間概念,對於猶太節期和儒家節令都是如此。然而雙方的時間概念卻有著不小的區別。拉比猶太教的節期是一個相對獨立,不依附於空間而存在的時間概念——節期的發生不是因爲自然空間方面發生了什麽特別的變化,而只是因爲時間到了這樣一個節點,因而像安息日這樣每七天出現一次的時間節點也可以成爲節期的一種。這種獨立時間概念的形成與我們在上文所說的猶太節期與自然節期的脫節有著明顯的聯系:當節期與自然變遷和農耕活動失去聯系之後,空間就不再是時間的必要載體。雖然在曆法計算最後確定之前仍然要靠觀察新月來確定月首,但這是爲了印證時間而尋找空間證據,而不是根據空間信號來建立時間。相形之下,儒家節令的時間概念幾乎完全寄托於空間上的季節遷移和自然現象的變化——時間自季節變遷起,亦以空間的人與物爲其目的。”(張平:《經典“節期”對話自然“節令”——中國與猶太傳統節日的比較研究》,收入《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學術論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年版)

中國的節氣以“人與物爲其目的”,重視天人感應,天人合一。《逸周書·時訓》不僅記錄了每五天的物候變遷,還在每候後面指出動植物、氣候的反常對於國事、百姓的影響。這種觀念的邏輯基礎今天我們多已無從知曉,但其重要意義仍不可忽視——它不斷警告執政者,要更好地治國理政,實現社會和諧發展,以防止立春“風不解凍,號令不行”等等。

《時訓》將每五天分爲一候,一月六候,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這是現存最早的一年七十二候的資料。與《禮記·月令》《呂氏春秋·二十紀》相比較,《逸周書·時訓》的節日更爲完備,所以有學者認爲《時訓》在流傳過程中抄襲了《禮記·月令》等先秦典籍,最後成書時間可能晚至西漢初年。(牛鴻恩:《新譯<逸周書>》,臺灣三民書局2015年版,第428-第432頁)

經文: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風不解凍,號令不行;蟄蟲不振,陰奸陽;魚不上冰,甲胄私藏

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又五日,草木萌動。獺不祭魚,國多盜賊;鴻雁不來,遠人不服;草木不萌動,果蔬不熟。

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爲鳩桃始不華,是謂陽否;倉庚不鳴,臣不□主;鷹不化鳩,寇戎數起。

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玄鳥不至,婦人不□;雷不發聲,諸侯□民;不始電,君無威震

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爲鴽;又五日,虹始見。桐不華,歲有大寒;田鼠不化鴽,若國貪殘;虹不見,婦人苞亂

穀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萍不生,陰氣憤盈;鳴鳩不拂其羽,國不治兵;戴勝不降於桑,政教不中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螻蟈不鳴,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奪后;王瓜不生,困於百姓。

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賢人潛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小暑不至,是謂陰慝

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螳螂不生,是謂陰息;鵙不始鳴,令奸壅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鳴,貴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厲疾

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壁;又五日,鷹乃學習。溫風不至,國無寬教;蟋蟀不居壁,急恒之暴;鷹不學習,不備戎盜

大暑之日,腐草化爲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腐草不化爲螢,穀實鮮落;土潤不溽暑,物不應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涼風不至,無嚴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蟬不鳴,人皆力爭。

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鷹不祭鳥,師旅無功;天地不肅,君臣乃□;農不登穀,暖氣爲災。

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鴻雁不來,遠人背畔;玄鳥不歸,室家離散;群鳥不養羞,下臣驕慢。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聲,諸侯淫佚;蟄蟲不培戶,□靡有賴;水不始涸,甲蟲爲害。

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爲蛤;又五日,菊有黃華。鴻雁不來,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時之極;菊無黃華,土不稼穡。

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豺不祭獸,爪牙不良;草木不黃落,是爲愆陽;蟄蟲不咸俯,民多流亡。

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化爲蜃水不冰,是謂陰負;地不凍,咎征之咎;雉不入大水,國多淫婦。

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虹不藏,婦不專一;天氣不上騰,地氣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閉塞而成冬,母后淫佚

大雪之日,鴞鳥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鴞鳥猶鳴,國有訛言;虎不始交,將帥不和;荔挺不生,卿士專權

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蚯蚓不結,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動,陰不承陽

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雁不北向,民不懷主;鵲不始巢,國不寧;雉不始雊,國大水。

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厲;又五日,水澤腹堅。雞不始乳,淫女亂男;鷙鳥不厲,國不除兵;水澤不腹堅,言乃不從

語譯:

立春之日,東風吹拂,寒冰解凍;此後五日,冬眠的小蟲蘇醒,蠢蠢欲動;又過五日,水底的魚兒來到水面,遊弋於浮冰之間。東風不消解冰凍,預示政令難以暢通;冬眠小蟲不蘇醒,預示陰氣衝犯陽氣;魚兒不上浮戲冰,預示武備私藏民間。

雨水之日,水獺捕魚將魚陳列於岸邊;此後五日,鴻雁從南方飛來;又過五日,草木初生發芽。水獺不捕魚祭天,預示國中多盜賊;鴻雁不從南方飛來,預示遠人不臣服;草木不萌芽,預示果蔬不成熟。

驚蟄之日,桃花初開;此後五日,黃鶯開始歌唱;又過五日,鷹隼隱而斑鳩現。桃花不開放,預示陽氣閉塞;黃鶯不歌唱,預示臣下不服從君主;鷹隼不隱斑鳩不現,預示賊寇頻繁侵擾。

春分之日,燕子歸來;此後五日,春雷響起;又過五日,開始有閃電。燕子不歸,預示婦女不能懷孕;春雷不響,預示諸侯不得民心;閃電不現,預示君王喪失權威。

清明之日,白桐花開;此後五日,田鼠隱而鵪鶉現;又過五日,彩虹開始出現。白桐不開花,預示當年有大寒;田鼠不隱鵪鶉不現,預示國人貪婪殘暴;彩虹不出現,預示婦女難守本分。

穀雨之日,水生浮萍;此後五日,斑鳩拍擊翅膀;又過五日,戴勝鳥飛落桑枝上。水不生浮萍,預示陰氣郁滿;斑鳩不拍擊翅膀,預示治軍不力;戴勝鳥不落桑樹,預示政教不成功。

立夏之日,螻蛄鳴叫;此後五日,蚯蚓出洞;又過五日,土瓜生長。螻蛄不鳴叫,預示雨水漫溢;蚯蚓不出洞,預示寵妃僭奪后位;土瓜不生長,預示百姓遭受困苦。

小滿之日,苦菜繁茂;此後五日,細草枯死;又過五日,氣溫升熱。苦菜不繁茂,預示賢人隱居不出;細草不枯死,預示國中盜賊泛濫;氣溫不升熱,預示有陰謀破壞。

芒種之日,螳螂破卵;此後五日,伯勞鳥開始鳴叫;又過五日,百舌鳥不再出聲。螳螂不破卵,預示陰氣閉塞;伯勞鳥不鳴叫,預示政令不通;百舌鳥不止聲,預示佞臣在君側。

夏至之日,鹿角脫落;此後五日,蟬開始鳴叫;又過五日,半夏生長。鹿角不脫落,預示戰事綿延;蟬不鳴叫,預示權貴恣意枉行;半夏不生長,預示百姓多患疾疫。

小暑之日,溫風吹來;此後五日,蟋蟀隱居壁穴;又過五日,雛鷹練習飛翔。溫風不吹來,預示教化有失寬厚;蟋蟀不安隱壁穴,預示國中將有暴動;雛鷹不練習飛翔,預示賊寇伺機偷襲。

大暑之日,腐草化爲螢蟲;此後五日,土壤浸潤,空氣濕熱;又過五日,暴雨流行。腐草不化爲螢蟲,預示糧食歉收;土壤不浸潤,空氣不濕熱,預示刑罰不當;暴雨不流行,預示未施恩賞。

立秋之日,涼風襲來;此後五日,天降白露;又過五日,寒蟬鳴泣。涼風不來,預示政令無威嚴;天不降白露,預示百姓多患咳喘;寒蟬不鳴泣,預示人臣逞強好鬥。

處暑之日,鷹隼捕鳥且攜帶獵物盤旋於空中;此後五日,天地漸起肅殺氣;又過五日,穀物成熟。鷹隼不捕鳥祭天,預示征戰無功而返;天地不起肅殺氣,預示君臣上下不和;穀物不成熟,預示高溫持久成災。

白露之日,鴻雁從北方飛來;此後五日,燕子向南方飛去;又過五日,眾鳥積存食物。鴻雁不從北方來,預示遠方之人背叛;燕子不向南方去,預示王室成員離散;眾鳥不積存食物,預示臣子驕橫傲慢。

秋分之日,雷聲消失;此後五日,蟄蟲修洞;又過五日,積水幹涸。雷聲不息,預示諸侯濫權無制;蟄蟲不修洞,預示民生缺少保障;積水不幹涸,預示甲蟲泛濫成災。

寒露之日,最後一批鴻雁南歸;此後五日,飛雀隱而海蛤現;又過五日,秋菊開出黃花。最後一批鴻雁不南歸,預示民生不安逸;飛雀不隱海蛤不現,預示季節嚴重錯亂;秋菊不開黃花,預示土地不好耕種。

霜降之日,豺捕獸且將獵物陳列出來;此後五日,草木色黃葉落;又過五日,蟄蟲都入冬眠。豺不捕獸祭天,預示武備不精良;草木不色黃葉落,預示陽氣泄而不藏;蟄蟲不入冬眠,預示百姓多有流亡。

立冬之日,水面開始結冰;此後五日,地面開始封凍;又過五日,雉鳥隱而水龍現。水面不結冰,預示陰氣不足;地面不封凍,預示不祥之災;雉鳥不隱海蛤不現,預示國中多淫婦。

小雪之日,彩虹隱藏不現;此後五日,陽氣升上於天,陰氣下降於地;又過五日,天地二氣相隔而成冬。彩虹不隱藏,預示婦人不專一;天氣不升地氣不降,預示君臣相互猜忌;天地二氣不相隔而成冬,預示母后放縱任性。

大雪之日,鴞鳥不再啼叫;此後五日,老虎開始交配;又過五日,馬藺草生長。鴞鳥啼叫不止,預示國中多妖言;老虎不交配,預示將帥不和;馬藺草不生長,預示文官專權。

冬至之日,蚯蚓盤結;此後五日,麋角脫落;又過五日,地下泉水湧動。蚯蚓不盤結,預示君令執行不力;麋角不脫落,預示戰事不休;地下泉水不湧,預示陰氣不能收斂陽氣。

小寒之日,鴻雁開始向北飛;此後五日,喜鵲開始築巢;又過五日,雉鳥開始鳴叫。鴻雁不向北飛,預示民眾不感念君主;喜鵲不築巢,預示國中不安寧;雉鳥不鳴叫,預示國中有水災。

大寒之日,母雞開始孵蛋;此後五日,猛禽淩空疾飛;又過五日,水澤中央結堅冰。母雞不孵蛋,預示淫女迷惑男子;猛禽不高飛,預示國家無力整治軍隊;水澤不結堅冰,預示政令無人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