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背後普通官員風雨兼程的縮影(《國風·召南·殷其雷》)

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4-10-14

經義:

同上篇《召南·羔羊》一樣,本篇也是講臣道。

《殷其雷》以雷起興,比喻號令,特別高妙。雷是《易經》震卦所代表的物象,東漢鄭玄曾解釋說,震的物象是雷,而雷是能鼓動物體的氣。雷發出聲音,如同元首發號施令以領導國人一樣。“震為雷。雷,動物之氣也。雷之發聲,猶人君出政教以動中國之人也。故謂之震。”

開篇“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比喻召南的大夫依照王的政令施政於天下,就像雷響在南山之外,震動百里,潤澤天下。毛傳:“殷,雷聲也。山南曰陽。雷出地奮,震驚百里。山出雲雨,以潤天下。”鄭玄箋注云:“雷以喻號令,於南山之陽,又喻其在外也。召南大夫以王命施號令於四方,猶雷殷殷然發聲於山之陽。”

《殷其雷》描寫了一位召南大夫要因公遠行。在雷聲滾滾之時,不顧風雨來臨,不敢稍事停留,告別妻子遠走他鄉,一心為公奔波忙碌。家人一方面勉勵他恪盡職守,盡為臣之義,一方面期望他早日平安歸來。《毛詩序》:“《殷其雷》,勸以義也。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寧處。其室家能閔(閔,同“憫”,憐恤——筆者注)其勤勞,勸以義也。”孔穎達解釋說:“作《殷其雷》詩者,言大夫之妻勸夫以為臣之義。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施王命於天下,不得遑暇(遑暇,意思是閒空、安閒——筆者注)而安處,其室家見其如此,能閔念其夫之勤勞,而勸以為臣之義。言雖勞而未可得歸,是勸以義之事也。”

今天,我們讀《殷其雷》,還為召南大夫妻子的深明大義而感動。大夫不辭勞苦,勤於國事,是歷史上盛世背後普通官員風雨兼程的縮影。

西漢劉向《說苑·卷二》論如何做下級的“臣術”,強調下級服從上級,向上級負責,不剛愎自用。要堅持原則,不能苟且偷生,居於領導地位也不妄自尊大。無論做什麼,都要想到有利於國家和領導。只有這樣,才能福祿綿長。“人臣之術,順從而複命,無所敢專,義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於國,必有補於君。故其身尊而子孫保之。”

接著,劉向提到做下級行“六正”,避免“六邪”的重要性,認為二者是禍福、榮辱之門。其中“六邪”的第一條就是尸位素餐、化公為私的“具臣”。這種人貪圖官位俸祿,一心謀求自己的私利,無心辦理公事,有智慧不表現,有才能不運用。國家迫切需要意見和對策時,仍然事不關己無所作為。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遇到事情則左右觀望。像這樣的人叫作濫竽充數之臣。“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其能。主饑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與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當一個政府失去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官員不再將風雨無阻地艱苦奮鬥作為自己的價值,到處充斥官僚主義,文牘主義,這樣的政府終將會被人民拋棄!殷鑒不遠,蘇聯的滅亡就是一個例子,要警惕啊!

我們不僅要在價值觀念上提倡為人民服務,還要在制度上創新,完善為人民服務的選舉和考核體系。

經文:

其雷,在南山之

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

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違斯,莫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語譯:

那轟隆隆的雷聲,響在南山的南邊。

為何此時又出發?遠行從政又離家,不敢稍稍有閒暇,

仁厚有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

那轟隆隆的雷聲,響在南山的邊上。

為何此時又出發?遠行從政又離家,不敢稍稍休息下,

仁厚有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

那轟隆隆的雷聲,就響在南山之下。

為何此時又出發?遠行從政又離家,不敢稍稍有停留,

仁厚有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