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楊惠芬 發布時間: 2024-09-03
經義:
據東漢鄭玄《周南召南譜》,商紂王時,文王為西伯,統領長江、漢水流域的眾多南部諸侯。其德政、教化廣被南國。又分岐地為其二子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的埰地,《周南》即采自周公統治地區的南方。
《周南》前八首,詩中皆難以知曉具體地點,《漢廣》始明確周南之地。《毛詩序》指出,《漢廣》意在說明文王德政廣被,禮義教化遍及南國,漢江一帶都受到影響。追求貞潔女子而不可得,男子不欲想違背禮義——這是一種知可為與不可為的大智慧。《毛詩序》:“《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
上博簡《孔子詩論》中有關《漢廣》的有數語,包括“《漢廣》之智”(第10簡)“《漢廣》之智,則知不可得也”(第11簡),“[不求不]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智恒乎”(第13簡)。
《孔子詩論》所論的“《漢廣》之智”,後來成為男子的根本道德。中國古典道德體系的核心經典郭店楚簡《六德》稱之為“夫之智”。作者指出,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知道什麼可以行,什麼不可行,這就叫做“丈夫”。丈夫擅長以智慧領導人,智慧是丈夫的根本道德。“知可為者,知不可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謂之夫,以智率人多。智也者,夫德也。”
與夫德相對的是婦德。郭店楚簡《六德》認為女性的根本德行是信,這與《漢廣》中游女的貞潔相通。鄭玄注“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時指出,樹木太高難以攀爬,所以人不能在上面休息。比喻淑賢的女子雖然在水邊出遊,男子卻不欲違背禮義去追求,這也是因為賢女貞潔的緣故。“木以高其枝葉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潔使之然。”
《漢廣》合乎中國倫理道德體系中的夫、婦之德。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男人追求自己的心上人缺乏理性和智慧,極端者甚至釀成殺人、殉情的慘劇——這恐怕也是當今缺乏溫柔敦厚的詩教使然!
最晚至西漢時期,《漢廣》已經“演義”為多個版本。《韓詩外傳·卷一·第三章》記載,孔子與弟子遊歷南方楚國,在阿穀河邊遇到未婚少女。孔子讓能言善辯的子貢以種種不合禮之事試探她,最後表彰了這位阿穀處女“以禮自持”的貞潔志行,文末引用《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西漢劉向《列仙傳·卷上》有“江妃二女”的優美故事,可說是《漢廣》的神話版。不妨錄在這裏。
一天,神女江妃的兩個女兒在江漢一帶水邊遊玩,中途遇上了鄭國大夫交甫,交甫很喜歡她們,就對自己的僕人說:“我想下車請求她們贈我玉佩。”僕人說:“這一帶人都善於言辭,恐怕你得不到玉佩,只會落得後悔。”交甫不聽,就下車對二女說:“兩位女子辛苦啦。”二女回答:“客官辛苦了,奴婢有什麼辛苦的?”交甫接著說:“橘子啊柚子啊,我用竹籃盛著,把它們浮在漢水上,它們將漂流而下。我沿岸邊采食著一路的芝草。我知道這樣不禮貌,但我實在想你們賜我玉佩。”二女回答說:“橘子啊柚子啊,我用竹筐盛著,讓它們浮在漢水上,它們將順流而下。我沿岸邊采食著一路的芝草。”江妃說完就解下玉佩送給了交甫。交甫高興地接過去,把它藏在懷中。轉身剛走了幾十步,再看玉佩,懷裏已空,不見玉佩。回頭看二女,忽然不見了蹤影。《詩經》上說:“漢水之上有遊女,不要徒勞去追求。”說的就是這件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湄,méi,河岸——筆者注),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抽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詩》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經文: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之子於歸,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
之子於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語譯:
南方大樹高又高,樹下休息蔭涼少。
漢水之上有遊女,不要徒勞去追求。
漢水它呀寬又廣,游泳難到對岸上。
長江水呀長又長,小舟也難渡過江。
灌木叢叢茂又密,荊條要選好的取。
這個女子要出嫁,一定喂飽她的馬。
漢水它呀寬又廣,游泳難到對岸上。
長江水呀長又長,小舟也難渡過江。
雜草叢叢長得高,還要去割蔞和蒿。
這個女子要出嫁,一定喂飽她的馬。
漢水它呀寬又廣,游泳不能到對岸。
長江水呀長又長,小舟很難渡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