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4-06-21
經義:
目前為止,學界一般認為《武成》有兩種,一是《古文尚書·武成》,二是《逸周書·世俘》。為何後者是《武成》?因為《漢書·律曆志》中劉歆《世經》曾三次引《周書·武成》,皆與《逸周書·世俘》相對應。如下:
《世經》:“《周書·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於征伐紂。’”《世俘》:“維一月壬辰旁死魄,若翼日癸巳,王乃步自於周,征伐商王紂。”
《世經》:“《武成》篇曰:‘粵若來三月既死霸,粵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紂。’” 《世俘》:“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則咸劉商王紂”
《世經》:“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粵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翌日辛亥,祀於天位。粵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世俘》:“維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於周廟……若翼日辛亥,祀於位,用龠於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
對比二者不難發現,除了個別時間和用字差異,西漢劉歆所見《周書·武成》即《逸周書·世俘》。從唐代開始學人對此就感到疑惑。孔穎達尚知《古文尚書》源流有自,不是偽書,所以認定《漢書·律曆志》所引《周書·武成》是秦始皇焚書後好事者偽造,漢人稱之為“逸書”,它複亡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古文尚書·武成》孔穎達疏:“《漢書·律曆志》引《武成》篇云:‘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若翼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於征伐紂。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紂。惟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翼日辛亥,祀於天位。越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於周廟。’與此經不同。彼是焚書之後,有人偽為之。漢世謂之‘逸書’,其後又亡其篇。鄭玄云:‘《武成》逸書,建武之際亡。’謂彼偽《武成》也。”
孔穎達似乎沒有注意到《逸周書·世俘》的存在。而清代程廷祚、孔廣森、魏源,近人康有為、章太炎、劉師培、陳夢家、劉起釪等則認為《逸周書·世俘》即鄭玄所言失傳了的《武成》。受宋以後疑古思潮的影響,有學者甚至認為《逸周書·世俘》才是真《武成》,《古文尚書·武成》是偽造。黃懷信先生曾指出:“二十五篇‘偽古文’,現在看來也並非全部沒有根據,有重作考證的必要,但是,我們還是應當承認,二十五篇之中,確實有後人的作品。如《武成》一篇,真《武成》實際上就是《逸周書》中的《世俘篇》,《世俘》開篇曰:‘維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武王篇名,即取‘武王成辟’句中‘武’‘成’二字,這是《尚書》諸篇命名的通例;今本《尚書·武成篇》則無此文。孔傳釋‘武成’二字為‘武功成’,顯然不符合《尚書》通例,因此可以斷定其非真《武成》。”(黃懷信:《尚書正義》“點校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尚書》類文獻命名有多種方式,同篇異名現象常見。《武成》也可能是“因事命篇”,因為寫的是武王滅商的偉大軍事成就,所以將這類文獻命名為“武成”。如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數次出巡各地刻石記功,多達七處。歷史上記錄武王征伐功業的文字當有多篇,只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僅有《逸周書·世俘》《古文尚書·武成》而已——二者皆為真實可信的文獻。
經文:
語譯:
四月己未日(二十三日)清晨,武王正式成為四方君主,接受殷命,擁有天下。
正月壬辰日(二十五日)殘月逐漸隱去,到第二天癸巳日(正月二十六日),武王就從宗周鎬京啟程,出征討伐商王紂。
直到二月下旬,殘月再次隱去,又過了五天至甲子日(二月二十七日),武王軍隊完成集結,開始與商軍交戰,最後滅了商王紂,並俘獲商朝高級官員和近侍上百人。
太公姜尚奉命阻擊方來國,丁卯日(三月一日)返回王所,向武王報告了殺敵和俘虜情況。
戊辰日(三月二日),武王燒柴祭天,並以天子之禮追祀文王。這一天,武王任命官長,執掌政事。
呂他奉命征伐戲方國,壬申日(三月六日)返回王所,向武王報告了殺敵和俘虜情況。
侯來奉命到陳地征伐紂黨靡集,辛巳日(三月十五日)返回王所,向武王報告了殺敵和俘虜情況。
甲申日(三月十八日),百弇率領虎賁勇士誓師,奉命征伐衛國。後來他向武王報告了殺敵和俘虜情況。
庚子日(四月四日),陳本奉命征伐磿,百韋奉命征伐宣方,新荒奉命征伐蜀。
乙巳日(四月九日),陳本、新荒分別從磿、蜀勝利歸來,向武王報告擒獲磿國君霍侯和蜀國君艾侯,俘虜臣屬四十六人,繳獲戰車八百三十輛,並報告其他殺敵和俘虜情況。百韋返回王所,向武王報告擒獲宣方國君,繳獲戰車三十輛,並報告其他殺敵和俘虜情況。百韋還奉命征伐厲國,取勝後向武王報告殺敵和俘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