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戰略理念曾給東亞帶來數千年持久和平(《文政》)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4-05-18

經義:

建築形式能反映一個文明的內在本質。在歐洲,我們常常看到直上雲霄的教堂和雄居要地的城堡。前者是歐洲文明的精神象徵,後者是歐洲政治的文化象徵,外族統治者居住於城堡內,高高在上地統治著民眾。

在中國,我們看不到這兩類建築,城市中心的政府建築幾乎沒有什麼防禦功能。因為在先賢看來,政府應對人民(也包括新佔領區的人民)如父母般承擔無限的責任,而不是高高在上依靠暴力統治人民,更多地要依靠德行和教化。

《文政》是武王伐紂後,主持東方事務的管叔、蔡叔依據文王武王的精神制定的對商遺民大政方針。它和《尚書·洪範》一樣,通篇“以數為紀”,包括禁九慝,昭九行,濟九醜,尊九德,止九過,務九勝,傾九戒,固九守,順九典,共九大類,九九八十一條。從中我們看到,作為統治階層的周人並沒有與商遺民隔離,而是全面承擔起了安撫照顧百姓的責任,整個社會因此凝聚為一個有機的政治共同體——天下!

“管蔡八十一條”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教育、刑法、軍事、基層組織、個人修養等等。其中“九行”和“九醜”關係最為緊密,“九醜”可以看作是對“九行”的進一步說明。要發揚的九大品行是:一、心懷仁愛;二、篤行利眾;三、知禮謙讓;四、重諾守信;五、堅定不移;六、善治善能;七、行事合宜;八、深謀遠慮;九、勇敢無畏。這裏仁愛最為重要,因為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如何能夠服務蒼生,行仁政!

“管蔡八十一條”是安撫商遺民的政策總綱,同黃老道家經典《黃帝四經》“國次”“君正”兩篇互參,對於我們理解中國人的戰爭、和平觀念十分重要——這是一種與現代西方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大相徑庭的戰略理念;在19世紀末期現代國際秩序支配東亞世界前,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曾給東亞人民帶來數千年的相對持久和平,高麗、日本、安南等小國一直保持獨立地位,並沒有淪為中國的殖民地或戰略棋子。

古希臘人強調競爭、戰爭,中國人則是從負面來看待戰爭的,軍禮被看作凶禮,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之事,其目的不是攫取別人的市場和資源,而是討伐兼併那些國家大亂、社會敗壞的國家,救民於水火之中。這要求戰勝國不能奪取戰敗國的人力物力資源,而要讓這個國家的人民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黃帝四經·國次》說,一個國家失去了正常秩序,這個國家就會因此衰敗。奪取這樣的國家而不給這個國家人民恩惠,那麼該國就不會很快滅亡。政策不恰當,敗國反而會重新振興,那樣會帶來災難。征伐那些應當滅亡的國家,一定要削弱它方方面面的實力,又不能獨佔其利,這樣才能成就替天行道之功。所以兼併他國後便修治其城郭,佔據其宮室,享用其鐘鼓音樂,貪取其資財,霸佔其子女,這樣做是取敗之道,必然導致我方危殆和滅亡。正確的做法是:兼併他國後,要拆毀它的城郭,焚毀它的鐘鼓,均分它的資財,釋放它的婦女,將土地賞賜給賢能之士。這樣才合乎兼愛無私的天道,不僅建立的功勞會長久,也不會帶來什麼災難。“國失其次,則社稷大匡(匡,敗壞——筆者注)。奪而無予,國不遂亡。不盡天極,衰者複昌。誅禁不當,反受其殃。禁伐當罪當亡,必墟其國。兼之而勿擅,是謂天功。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兼人之國,修其國郭,處其廊廟,聽其鐘鼓,利其資財,妻其子女。是謂重逆以荒,國危破亡。故唯聖人能盡天極,能用天當。天地之道,不過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故聖人之伐也,兼人之國,隳其城郭,焚其鐘鼓。布其資財,散其子女,裂其地土,以封賢者,是謂天功。功成不廢,後不逢殃。”

若兼併他國後,即拆毀其重要防禦工事城郭,使天下成一家,當然就不會有歐洲那樣城堡遍佈各地的情形。

《黃帝四經·君正》從細節方面討論了兼併他國的政策,包括第一年要順從當地百姓的風俗習慣,第二年要選拔任用當地賢能之士,第三年要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四年以什伍形式完善基層組織等等,這些在“管蔡八十一條”中都能看到,毋庸贅述。

經文:

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開宗循王禁九慝,昭九行,濟九醜,尊九德,止九過,務九勝,傾九戒,固九守,順九典

九慝:一、不類;二、不服;三、不則;四、務有不功;五、外有內通;六、幼不觀國;七、閭不通徑;八、家不開刑;九、大禁不令路徑

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信;五、固;六、治;七、義;八、意;九、勇

九醜思勇醜忘思意醜變,思義醜貪,思治醜亂,思固醜轉,思信醜奸,思讓醜殘,思行醜頑,思仁醜舋

九德:一、忠;二、慈;三、祿;四、賞;五、民之利;六、商工受資;七、祗民之死;八、無奪農;九、足民之財。

九過:一、視民傲;二、聽民暴;三、遠慎而近貌;四、法令□亂;五、仁善是誅;六、不察而好殺;七、不念而害行;八、不思前後;九、偷其身不路而助無漁

九勝:一、□□□□;二、□□□□;三、同惡潛謀;四、同好和因;五、師□征惡;六、迎旋便路;七、明賂施捨;八、幼子移成;九、迪名書新

九戒:一、內有柔成;二、示有危傾;三、旅有罷冥;四、亂有立信;五、教有康淫;六、合詳毀成;七、邑守維人;八、饑有兆積;九、勞休無期

九守:一、仁守以均;二、知守以等;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維假;五、城溝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信;八、競守以備;九、國守以謀。

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稱賢以賞之;三、典師以教之;四、因戚以勞之;五、位長以遵之;六、群長以老之;七、群醜以移之;八、什長以行之;九、戒卒以將之

嗚呼!充虛為害,無由不通,無虛不敗   

語譯:

文王受命十三年,武王在管城,管叔、蔡叔以父兄之王道教化封地上的殷民。具體推行九大新政,包括整治九大隱患,發揚九大品行,洗除九大恥辱,尊奉九大恩德,避免九大過失,促成九大優勝,敬慎九大警戒,堅守九大原則,遵循九大法度。

整治九大隱患:一、言行另類,風氣怪誕;二、不服從教令;三、不遵守法度;四、勞而無功,人浮於事;五、內外勾結;六、兒童未及時接受啟蒙教育;七、缺少道路聯通,鄉間孤立而封閉;八、卿大夫之家有減免刑罰的特權;九、法令不行,政令不通。

發揚九大品行:一、心懷仁愛;二、篤行利眾;三、知禮謙讓;四、重諾守信;五、堅定不移;六、善治善能;七、行事合宜;八、深謀遠慮;九、勇敢無畏。

洗除九大恥辱:一、以勇敢為尚,以狂妄為恥;二、以謀慮為尚,以善變為恥;三、以節制為尚,以貪婪為恥;四、以治理為尚,以悖亂為恥;五、以堅定為尚,以動搖為恥;六、以守信為尚,以奸詐為恥;七、以謙讓為尚,以殘暴為恥;八、以篤行為尚,以頑劣為恥;九、以仁愛為尚,以猜忌為恥。

尊奉九大恩德:一、忠於人民;二、愛護百姓;三、授官俸祿;四、賞賜有功;五、為民興利;六、支持工商業發展;七、減刑息兵,敬死勸葬;八、不耽誤農時;九、藏富於民。

避免九大過失:一、傲慢輕視民眾;二、粗暴對待民生;三、疏遠沉穩之士,親近浮誇之輩;四、法令混亂;五、殘害忠良;六、偏信失察而濫殺無辜;七、僥倖冒險;八、草率行事;九、得過且過,不務正業,加倍侵害百姓。

促成九大舉措:一、……;二、……;三、對民眾的共同憂患,要防微杜漸;四、對民眾的共同追求,要順應成全;五、出師平定暴亂;六、提升服務,暢通商旅;七、施財濟困,保障民生;八、易子而教,培養人才;九、繼往開來,創立新功。

敬慎九大警戒:一、朝中官員政治上不夠成熟;二、執政根基不穩,有危傾之勢;三、國中出現無業遊民;四、亂臣賊子獲得信任並上位;五、以安樂淫逸作教化;六、眾口不一,敗事有餘;七、輕慮淺謀,單憑人力守高城;八、存糧充足而不救濟饑民;九、役使百姓違背農時,沒有節制。

堅守九大原則:一、仁愛持守於社會均平;二、理智持守於等次分明;三、穩固持守於常法制度;四、誠信持守於長久如一;五、城池持守於設施完備;六、廉潔持守於聲譽;七、懲戒持守於不重蹈覆轍;八、強盛持守於武備;九、國家持守於謀略。

遵循九大法度:一、尊崇天道以宣揚正道;二、舉用賢能以獎賞有功;三、效法楷模以施展教化;四、團結親友以聚力協作;五、設立長官以遵從教令;六、對民眾所敬重的加以鼓勵推崇;七、對民眾所不恥的加以戒除糾正;八、選舉什長以推行什伍編制;九、教戒士卒以統領指揮。

唉,對立衝突和人口流失是國家的大禍害!治國無所遵從就不會通達,一旦國力空虛將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