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極其危險(《武順》一)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4-02-20

經義: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西方現代科學多相似之處:注重事物的普遍規律;崇尚道法自然,通過掌握萬事萬物的自然法則,明瞭我們該如何作為,這就是所謂的“推天道以明人事”。

《武順》為了說明為何軍隊的基本作戰單元數是二十五,從天地人“三才”入手,指出軍制要效法人。而人又有男和女,男數為三、女數為二,二者相合成家,所生的人就以五為度——左右手各五個手指,左右腳各五個腳趾,加上四肢和頭,共二十五,就構成了作戰的基本單元——一卒的人數,稱為“元卒”。

今天看來,這種推導顯得迂遠。但在先賢的心目中,法天則地,效法陰陽卻代表著“政治正確”。中華文明因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文品格。

《武順》認為軍事應該效法天道,“天道尚右”,所以“武禮右還(右還,就是右旋的意思——筆者注),順天以利兵”。與地所代表的“吉禮左還”相反,所以軍事(兵)被認為是“兇器”“不祥之器”,軍事手段是在不得已情況下才使用的,不能作為主動使用的手段。這種觀念決定了中國軍事戰略的底色,鑄就了數千年中國人溫柔敦厚、和平包容的人文特質,影響至今。

《老子》第三十一章繼承了《逸周書·武順》武事以右為貴,認為用兵為凶事的觀念,“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約成書於漢代的《老子河上公章句》稱《老子》第三十一章為《偃武章》,較詳細詮釋了中國人的軍事外交觀念。在解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時說,“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所貴重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謂遭衰逆亂禍,欲加萬民,乃用之以自守。不貪土地,利人財寶。雖得勝而不以為利美也,美得勝者,是為喜樂殺人者也。為人君而樂殺人者,此不可使得志於天下矣。”在解釋“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時說:“上將軍居右,喪禮尚右,死人貴陰也。傷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無辜之民。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禮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貴德而賤兵,不得已而誅不祥,心不樂之,比於喪也,知後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

將戰爭作為最後的手段,對於一個強大的國家尤其重要。強國只有行謙下守雌的“持盈之道”,才能守成,實現長治久安。如果依仗自己的力量,霸淩天下,遲早會敗亡。據《國語·越語下》,越王勾踐繼承王位後的第三年就想攻打吳國。大臣範蠡進諫說:要保持國家強盛就應順從天道,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如果違背天道,必將危害國家,損害自身。再說,好勇鬥狠是違反道德的行為,攻戰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一味競爭是處理國事的下策。暗中策劃不道德的事情,喜歡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別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終要被人所害。文中說:“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始於人者,人之所卒也。”越王勾踐沒有聽從範蠡的勸告,結果大敗於吳,險些亡國。

今天我們有些學者不懂“持盈之道”,反而迷信西方殖民主義軍事外交戰略。在國家走向富強的路上,不是腳踏實地研究如何學術報國,以學術造福人類,而是大肆鼓吹“美國崩潰論”“中國厲害論”,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不能自拔,這是極其危險的。對於這種人,我們必須警惕!

經文:

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東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廢;地有五行,不通曰惡;天有四時,不時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義,人道曰禮知祥則壽,知義則立,知禮則行禮義順祥曰吉吉禮左還,順地以利本;武禮右還,順天以利兵;將居中軍,順人以利陣人有中曰參,無中曰兩兩爭曰弱,參和曰強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兩五以成室,室成以生民民生以度: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語譯:

天道以右旋為上,日月向西移動;地道以左轉為上,江河向東流淌;人道以持中為上,耳目受心主支配。心有四肢為輔佐,身心不和諧之人稱為廢疾;地有五行相生克,五行不平衡之地稱為險惡;天有四季相交替,季節不正常之天稱為災禍。為天之道叫作吉祥,為地之道叫作合宜,為人之道叫作禮義。順應天者能長久,利用地者有作為,遵守禮者得通達。人道之禮和地道之宜都符合天道者,稱為大吉。文禮向左轉,順應地道以利於民生;武禮向右旋,順應天道以利於排兵;將帥坐鎮中軍,順應人道以利於佈陣。人,有中德的稱為三,無中德的稱為兩。數兩,意味著匹敵爭鬥,代表柔弱;數三,意味著居中調和,代表剛強。男子天生成數為三,女子天生成數為兩。男女相結合,滿五則成家室,家室成可得繁衍生息。凡為人都有一定的生成之數:左右手各握五個指頭,左右腳各踏五個趾頭,雙手雙腳合稱四肢。四肢加居上首位的頭得數五,五乘五得數二十五,設為軍中基礎作戰單元即一卒的兵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