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道與權變的辯證關係(《太甲上》)

作者: 翟玉忠 趙雪彩   發布時間: 2024-01-31

經義:

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伊尹訓誡太甲的篇章較多,包括《伊訓》《肆命》《徂後》《太甲》上中下三篇及《咸有一德》等,其實都可以稱為《伊訓》,為何不用同一個名稱呢?是為了區別,“隨事立稱”。所以我們不能看到不同文本、相同主題的《尚書》類文字,就輕易斷言哪個為真,哪個為假。因為同一個主題,會有多種不同文本。如同當代國家領導人講話,同一個主題可能在不同場合分別講過,並留下了多份檔案資料。

《書序》說,太甲即位後,不明常道,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三年後太甲改過自新回到商都亳,思考治國常理,伊尹就作《太甲》三篇勉勵太甲。“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不明”具體指什麼?西漢孔安國傳說是“不用伊尹之訓,不明居喪之禮”。但太甲的問題似乎不止是不知禮數,更重要的是他不守“湯法”,胡作非為。《史記·殷本紀》的記載更為詳明:太甲即位三年後,昏亂暴虐,違背湯的法度,德行敗壞。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改惡從善,於是伊尹又迎接他回朝,把政權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修養道德,諸侯都來歸服,百姓得以安寧。伊尹對太甲很讚賞,就作了《太甲訓》三篇。“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

古本《竹書紀年》有故事的另一個版本:“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這種說法沒有其他旁證。按常理,如果伊尹如後世王莽、司馬懿一樣篡位自立,商人不太可能對他一直隆重祭祀。

伊尹放逐自己的君王,為何不是篡位呢?戰國人就有這樣的疑問。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道:伊尹說過:“我不親近不遵循仁義的人,把太甲放逐到桐宮,百姓非常高興;太甲變好了,又讓他回來主政,百姓非常高興。”賢人作為臣,君主不賢能,就可以將君主放逐嗎?孟子的回答很簡單:有伊尹那樣的意圖就可以,沒有伊尹那樣的意圖就是篡位。《孟子·盡心上》:“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那麼,孟子所說的“志”是什麼呢?不是私欲,而是整個社會的長遠公共利益;符合社會長遠公共利益才可以一時權變,放逐自己的君主。

古代習俗,女子出嫁要有父母之命,自己不能作主。但衛女許穆夫人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希望將來得到大國齊國之助,願嫁到齊國。但哥哥衛懿公不聽,將她嫁到了小國許國,其後狄人攻衛,大破之,而許不能救。許穆夫人弔唁衛侯,作《載馳》,該詩被收入《詩經》,為後人傳誦。孟子弟子高子認為許穆夫人不守禮儀,孟子因此告訴他常道與權變的辯證關係。《韓詩外傳·卷二》:“高子問於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親也。衛女何以得編於《詩》也?’孟子曰:‘有衛女之志則可,無衛女之志則怠。若伊尹於太甲,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夫道二:常之謂經,變之謂權。懷其常道,而挾(挾,xié,夾持——筆者注)其變權,乃得為賢。夫衛女行中(中,符合——筆者注)孝,慮中聖,權如之何(權如之何,相當於“權何如之”,意為有比這更好的變通之道嗎——筆者注)?’”

經文:

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於弗順營於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語譯:

太甲繼位後,以暴虐治國,不聽從伊尹的勸告,於是伊尹便上書說:“先王成湯重視上天賜予的天命,順從天地神靈,恭敬社稷宗廟。上天看到他具備治理國家的品質和能力,因此降下重大使命,讓他安撫天下。我伊尹追隨先王,輔佐他建功立業,使百姓安居樂業,因此你才能夠繼承先王的基業。根據我早年的親身經歷,發現只要夏王講究忠信,善始善終,大臣們也能夠因保持忠信而善終;但是夏朝的後繼君主如桀因為不講忠信,不能善終,輔佐他的大臣也不能保持忠信不能善終。王啊,你要警惕啊!應當對君主之位有所恭敬,如果君主不行君主之道,就會辱沒先祖。”

太甲依然我行我素,不聽從伊尹的勸誡,伊尹就說:“先王兢兢業業,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思考處理政事。還廣納人才,重視培養下一代。你要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要自取滅亡。希望你能真正保持節儉的品行,做事不要急躁,要深謀遠慮。就像虞人射箭一樣,要把箭尾放在弓弦合適的位置上,再放箭。還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遵循先祖的行為準則。你要能做到這些,我就滿心歡喜,你也會留名青史。”

太甲仍然不能改變自己的惡習。伊尹說:“你這麼做就是不義了,習慣會成自然(性)。我不想親近你這樣不遵從義理的人,我在桐地給你建造一座宮室,你去那裏體會先王遺訓,反思自己吧。只有這樣,才能讓你改掉惡習,不使你一輩子渾渾噩噩。”於是,太甲前往桐地守喪,反省自己,最終改惡從善,遵奉先王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