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中國已經有了完整的行政法規(《伊訓》二)

作者: 翟玉忠 趙雪彩   發布時間: 2024-01-26

經義:

《荀子·正名》說,現代君王確定名稱,刑法名稱依從商朝的。“後王之成名,刑名從商。”“湯刑”“湯法”屢見於先秦經典,商人和伊尹在中國法制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史記·殷本紀》說伊尹曾對商湯言及“素王及九主之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指出“九主”即九類君主,且有相關的圖形。文中說:“九主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國君、三歲社君,凡九品,圖畫其形。”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有較為詳細的說明,但不知何據。他說:“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九主者……法君,謂用法嚴急之君,若秦孝公及始皇等也。勞君,謂勤勞天下,若禹、稷等也。等君,等者平也,謂定等威,均祿賞,若高祖封功臣,侯雍齒(雍齒,西漢開國功臣,被劉邦封為什邡侯——筆者注)也。授君,謂人君不能自理,而政歸其臣,若燕王噲授子之,禹授益之比也。專君,謂專己獨斷,不任賢臣,若漢宣之比也。破君,謂輕敵致寇,國滅君死,若楚戊、吳濞等是也。寄君,謂人困於下,主驕於上,離析可待,故孟軻謂之‘寄君’也。國君,國當為‘固’,字之訛耳。固,謂完城郭,利甲兵,而不修德,若三苗、智伯之類也。三歲社君,謂在繈褓而主社稷,若周成王,漢昭、平(平,指漢平帝劉衎,衎,音kàn,漢平帝九歲即位——筆者注)等是也。”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本卷後有《九主》一篇,該篇是伊尹論九主事,九主包括法君、專授之君、勞君、半君、寄主、破邦之主二、滅社之主二;篇中肯定法君法臣,否定其他八主,有明顯的黃老刑名、法家色彩。由此我們知道劉向、司馬貞的解釋多有問題。司馬貞對法君的解釋,離九主原意較遠。帛書《九主》說:“法君者,法天地之則者……故法君之邦若無人。非無人也,皆居其職也。賤不事貴,遠不事(“事”後脫一近字——筆者注)。”作者所肯定的法君是抱法處勢,無為而治的統治者,應當就是有道的“素王”。文中甚至有“後環擇吾(吾,通“悟”——筆者注)見素”,意為商湯以伊尹所言為法度,而悟君臣之道,無蔽塞矣——這類行法君法臣之道的王就是“素王”。

特別寶貴的是,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九主圖的殘片,如下:

图片1.png  

圖片說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九主圖殘片,來源: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一),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頁。

漢代法家是(黃老)道家的附庸,“君人南面之術”道家是法家的根本。《漢書·藝文志》道家書目“《伊尹》五十一篇”位居第一,足見其在中國古典政治學、法制中的地位。戰國時韓非將伊尹與管仲、商鞅並列為踐行王霸之術的法家,是有道理的。《韓非子·奸劫弑臣四》說,伊尹掌握了法術,實行賞罰,商湯因此稱王;管仲掌握了法術,實行賞罰,齊桓公因此稱霸;商鞅掌握了法術,實行賞罰,秦國因此強大。這三人都精通成就霸王的法術,熟悉治國強兵的方法,不拘泥於世俗說教。“治國之有法術賞罰……伊尹得之,湯以王;管仲得之,齊以霸;商君得之,秦以強。此三人者,皆明於霸王之術,察於治強之數,而不以牽於世俗之言。”

《伊訓》是伊尹在太甲元年,天下諸侯百官祭祀商湯的重大場合,向太甲宣講成湯製作的“官刑”。這說明商代中國已經有了完整的行政法規,其具體內容包括三大類共十條,“三風十愆”,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其中將“侮聖言”,輕慢聖賢言列為“亂風”之首,導致社會混亂的風氣。今天,從學界到政界,已經很少人知道經學經典在國家政教中的基礎、範式地位,“侮聖言”甚至成為一種“常態”和“政治正確”,這是怎樣讓人驚懼、讓人痛心啊!

經文: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制官刑,儆於有位。曰:‘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敢有殉於貨色,恒於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語譯:

“啊!先王成湯創立修訂行政法規,他從諫如流,虛心接受前賢的正確意見。君主要能明察是非;臣子要能盡忠職守。與人交往多一些寬容和體諒,對自己多一些嚴苛和反思,這樣才能擁有天下,能做到這一切不易啊!湯王廣泛選拔德才兼備的人,使他們輔佐你們這些後繼之君。湯王制定官吏的處罰條例,禁止三風十愆,用於警誡百官。他說:‘不要常在宮室內縱情飲酒,不要沉湎歌舞,那些是不務正業的巫風;不要貪求財物和女色,不要迷戀遊樂打獵,那些是敗壞社會風氣的淫風;不要輕慢聖賢言論,不要忽視忠直規勸,不要疏遠德高的長者,不要親近頑劣之徒,那些是導致社會混亂的亂風。以上這三種風氣,總共十種過失,官吏只要犯其中一條,他的家族就會遭到敗壞;(諸侯)國君只要犯其中一條,他的國家必然滅亡。臣下不能匡正國君的過失,就要罰以墨刑,還要把這些規定詳細傳達給下士,讓他們學習。’

“太甲,你要用‘三風十愆’警誡自己啊,這些訓條時刻牢記在心。聖人的謀略非常完備,嘉言也非常清楚。上天賜福降災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對於行善的就賜予各種吉祥,對於作惡的就降下各種災禍。你要修養德行,勿以善小而不為,你的德行不論多麼微小,天下百姓都會感到慶倖;勿以惡小而為之,你的惡行即使不大,也會導致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