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3-10-18
大《六經》工程的第一個研究成果《今文尚書》的整理工作完成,並將作為《大六經工程•中國藍圖•第1卷》正式出版。我特別約請合作夥伴付金財老師作跋。
付老師在跋中主要提到三點:一是“百家務為治”,以國家治理為核心的中華文明比以宗教神道為中心的西方文明更為複雜,更為高度發展,中華文明“既早熟又長壽”; 二是兩漢經學、宋明理學雖以傳承經學自居,本質上是六經之學在先秦諸子百家水準上的倒退。經學甚至退化為某些特殊利益集團謀求政治經濟特權和利祿功名的手段;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重要原因,是兩者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上高度契合。為此,回歸包括《尚書》在內的中華元典,勢在必行!
我們不能否定過去兩千年歷代學者的傳經之功,但兩漢經學的方士化、宋明理學的佛家化,的確對經學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從西漢今文經學開始,經學對孔子之學的反動已經十分明顯——漢代儒家將經學推入了烏煙瘴氣的“怪力亂神”時代。史學家顧頡剛指出:“又如今文學,如果單純地只看做孔子學派師徒們的傳授,那麼由孔子到董仲舒不過三百年,終不該作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為什麼會大講其‘怪、力、亂、神’,和孔子的思想恰恰相反?想到這裡,就不得不在秦、漢時代統治階級的需要上來看今、古文兩派的變化。研究的結果,使我明白儒生和方士的結合是造成兩漢經學的主因。”【1】
漢武帝雄才大略,表彰六經,使經學成為維繫中華文化認同、政治共同體認同的紐帶,另一方面,經學也退化為一些利益集團獲取特權和財富的手段。西漢大儒夏侯勝有句名言:“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漢書•夏侯勝傳》)東漢班固尖銳地批評漢代靠經學起家的宰相,不過都是沒有盡到應盡的職分,只知持祿保位的無恥之徒。《漢書•匡張孔馬傳》:“自孝武興學,公孫弘以儒相,其後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官及當子晏,成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傳先王語,其醖藉(醖藉,寬和能包容——筆者注)可也,然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彼以古人之跡見繩,烏能勝其任乎!”
因為漢人排除了儒家之外的諸子百家(班固《漢書•藝文志》九大學術流派中的八家),導致中國文化斷流,中國文化之源經學從此成為一潭死水,空疏的擺設,再也無法擺脫“無用”的指責。宋代理學家於經中求聖人之心,使經學的空疏化變本加厲。
近讀湯志鈞先生的《近代經學與政治》(中華書局1989年版),深感經學於十九世紀末東西方大撞擊中的無力、無用。清末今文經學興起,魏源、康有為等極力推崇,除了證明學習西方富國強兵的“政治正確”外,似乎沒有任何實質作用。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中否定古文經學,極度偏執。其《孔子改制考》則近于玄談,連堯舜都成了孔子的“托兒”,是孔子“編造”的。而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在康氏那裡簡直是“大同世界”,孔子本人也“資產階級化了”。
百日維新期間,康有為除了將《孔子改制考》進呈光緒皇帝,還要學習西方將中國社會宗教化,孔子本人即為教主。他在《請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中寫道:“今所編撰,特發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皆孔於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乙夜,二更時候,約為夜間十時——筆者注)覽觀,知大聖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祟教主,必有在矣。”【2】
將歷史虛無化,社會宗教化,國家資本主義化,反映出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時經學本身的無力與衰敗。
今天我們所做的,不僅要超越西學對經學的去義理化定義【3】,還要超越漢宋,貫通經學與子學——中華文化的源與流,將中華文明的主河道疏通,只有這樣中華文化方能自立于人類文明之林!
我和付金財老師2013年相識,十年來相互學習、相互切磋,多有心得,可謂人生知己。風雨同舟,匆匆十載彈指一揮間,幸而沒有虛度,令人感慨。作詩以寄斯情。
古今朱陸【4】爭何用,
千載經學蝸角鳴【5】。
玄虛高唱入雲中,
權錢利䘵苟苟營【6】。
方術佛心【7】失正經,
內外不二成一行【8】。
八家缺席【9】終落空,
經子貫通乃真孔。
注釋:
【1】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序,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2】湯志鈞:《近代經學與政治》,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81頁。
【3】目前關於中國的一切概念幾乎都是由西方學術定義的,這導致中國知識份子只能生活在虛擬的“楚門世界”,與現實格格不入。如將《尚書》定義為古代檔案文獻彙編,《詩經》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春秋》定義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如果“六經皆史料”,重心不在義理,那孔子何以說:“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孟子•離婁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按西方學術觀念,六經之魂義理將被野蠻閹割!
【4】古今朱陸:古今指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二者亦多博士官位利䘵之爭;朱陸指宋明朱熹理學與陸王心學,二者於佛家禪宗,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5】蝸角鳴:即蝸角之爭,漢、宋經學多失經學大體。
【6】苟苟營:狗苟蠅營,比喻到處鑽營,且手段卑劣。
【7】方術佛心:指漢代經學的方術化(原始宗教化)和宋代經學的理學化、佛學化。
【8】成一行:指內養外用不二大道最終要落實到實踐,實踐是檢驗真偽的標準。
【9】八家缺席:漢代獨尊經學,儒家水漲船高,宋以後其取得獨尊地位。其他諸子百家則被異端化,以至孔門四科中的經學(文學)被空殼化、德行被佛學化,其他二科政事與言語——治國理政之學鮮有人研究,幾乎成為絕學。學術強國才強,如此中國哪有不衰弱之理!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