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3-08-08
經義:
“程寤”,簡單說就是文王的正妃太姒(sì)在程地做的“寤夢”,一種半睡半醒、恍惚若有所見,且醒來之後還能清楚回憶的夢。
這個夢如此重要,以至於周人將之作為接受天命,滅商並取而代之的標誌,表明此時周文王已下定決心滅商。此篇在傳世本《逸周書》中早已亡佚,但古代典籍中不乏記載。其中宋代《太平禦覽》卷八十四所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交代得最為清楚,可以作為《程寤》的書序。
《帝王世紀》記載,紂聽了崇侯的話加怒於文王,險些殺了他。眾諸侯提議讓文王居程,文王十年正月,文王從商都至程。文王妃、武王的生母太姒做了一個夢。她夢見商王的庭院裏生了棘樹,太子姬發將周庭院中的梓樹移栽到宮室大門之外的瞭望樓間,這些梓樹竟然化為松、柏、棫、柞諸樹。太姒醒來很驚訝,她將夢境告訴了文王,文王不敢占卜吉凶,他趕快找來太子發,並命祝祭告宗廟眾神。然後才莊嚴地在明堂占卜。最後和太子發一起感謝得到了此大吉之夢,於是作了《程寤》。文中說:“紂以崇侯之讒而怒,諸侯請送文王,棄於程。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太姒夢見商庭生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之於闕間,梓化為松柏柞棫。覺而驚,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發,命祝以幣告於宗廟群神,然後占之於明堂,及發並拜吉夢,遂作《程寤》。”
2008年清華簡問世後,我們根據典籍記載知道,裏面保存著完整的《程寤》。下面經文就是根據2010年底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補錄。
在眾多根據各種事物現象占卜吉凶的法術中,古人最重視夢的作用,只不過魏晉後此技失傳。《漢書·藝文志》方技類“雜占”中,開頭就收錄有“《黃帝長柳占夢》十一卷”,“《甘德長柳占夢》二十卷”。並說:“雜占者,紀百事之象,候善惡之征。《易》曰:‘占事知來。’眾占非一,而夢為大,故周有其官。”
這裏說的“周有其官”,指《周禮》春官系統中的太卜、占夢二官。《周禮·春官宗伯·大卜》的職責包括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一般認為致夢是夏代的占夢方法;觭夢是商代的占夢方法;咸陟是周代的占夢方法。
周王室專門設有占夢一職,其主要職責是:掌管觀察一年中日月的交會,辨別陰陽之氣。依據得夢時日月運行的度數和交會的位置占測六類夢的吉凶:一是正夢,二是噩夢,三是思夢,四是寤夢,五是喜夢,六是懼夢。冬十二月,問王所夢以占來年吉凶,將全年所占王的吉夢獻給王,王先拜而後接受。於是在四方行釋菜禮,以送走惡夢,接著令方相氏驅逐疫鬼。文中說:“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季冬,聘王夢,獻吉夢於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舍萌,即行釋菜禮——筆者注)於四方,以贈惡夢,遂令始難(難,通“儺”,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筆者注),驅疫。”
據鄭玄等的注解,“正夢者,無所感動,平安自夢也”,正夢是正常人所做的正常夢,並非由於什麼特殊原因引起;噩夢,因為驚愕而得夢;思夢,“覺時所思念之而夢”,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講的思夢;寤夢,“覺時道之而夢”,這種夢似夢非夢,醒來還能清楚回憶;喜夢是因喜悅而得夢;懼夢是因恐懼而得夢。
顯然,在周史官看來,太姒所夢即“寤夢”。
經文:
語譯:
周文王元年正月中上旬的某天夜裏,文王妃太姒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境中,商王的庭院裏原本只種有棘樹,後來年輕的太子姬發將周庭院中的梓樹移栽於此,神奇的是,這些梓樹竟然變化為松、柏、棫、柞四種不同的樹,叢生遍佈,挺立於商王庭院。太姒大驚,醒來將夢中情景告知周文王。事關重大,文王不敢獨自占卜吉凶,他急詔太子姬發前來,並委託名為“名”的神職人員主持除惡求福的“祓”禮。首先讓名為“祈”的大祝為周文王舉行祓禮,名為“率”的女巫為王妃太姒舉行祓禮,名為“丁”的宗伯為太子姬發舉行祓禮。接著,神職人員還用玉帛祭告了宗廟社稷,向天地四時和山川等自然神祈福,並用“攻”的方式譴責了殷商之神。祓禮畢,文王詳細審察了相關跡象,最後莊重地在明堂上進行占卜,結果為吉。文王攜太子發恭敬跪拜,感謝這個吉利的夢,接受了皇上帝從商王朝轉交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