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與“大訓”究竟為何物(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3-06-04

經義:

周康王即位典禮盛大莊嚴,《尚書·顧命》刻畫得細緻入微。

關於典禮的舉行地點。劉起釪先生論證在路寢堂上,顯得迂闊。(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881頁),考慮到典禮的重要性,舉行地點還是以司馬遷所說的“先王之廟”為宜。另外從警衛的情況看,文中的畢門應是“廟門”。

祖廟中的陳設及警衛情況,日本學者赤塚忠教授曾作圖闡示,讓人一覽無餘,我們不妨錄在這裏。

图片1.png

圖片來源: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895頁。

祖廟中的陳設,彰顯了中央政府的文治武功,還特別注重軍事技術(車和兵器),這對於增強與會天下諸侯的向心力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高精尖軍事技術是西周王室“建中立極”的最重要根據之一,是震懾和號令諸侯的手段。即位大典上高精尖軍事技術和武器的展示,其功用如同現代國家的大閱兵。

其中的“大訓”,當指成王遺言中所說的“文武之大訓”,先王治國理政的重要經典。周人自古重視經典的保存傳承 ,據《國語·周語上·祭公諫穆王征犬戎》,夏代周人先王不窋(音zhú——筆者注)處於戎狄之地,仍不忘修習先祖流傳下來的訓典。

訓作為是一種文體,泛指先王之書,也稱訓典,三代皆有。比如夏代先王的訓典,就稱《夏訓》。《左傳·襄公四年》有:“魏絳曰:……《夏訓》有之曰……。” 《詩·大雅·烝民》有:“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仲山甫是周宣王時大臣,“古訓”就是先代聖王的訓誡。

古籍中重要的訓有《逸周書》的前三篇《度訓第一》《命訓第二》《常訓第三》,它們是中國古典政治理論的核心,值得我們認真研讀。收錄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的《保訓》屬於《尚書》逸篇,是我們新發現的訓類文獻。張懷通先生也認為訓這種文體出現很早:“作為一種重要的文體,‘訓’有悠久的傳統,《康誥》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顧命》‘嗣守文武大訓’,這些都是西周初年,乃至於商代後期,就有‘訓’這一文體的證據。”(張懷通:《〈逸周書〉新研》,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355頁。)

陳列中另一件讓人迷惑千載的寶物是河圖。顧頡剛先生在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三皇考》中,受黃宗羲《易學象數論》的影響,把河圖當作地圖。“河圖洛書”中的河洛,指居於天下中心的中央政府。“因為河洛居天下的中心,因而各地方進呈他們的圖書於中央政府,就叫作‘河圖洛書’。孔子的時候,各國多不奉周為共主,以致圖籍不來,而各國的土地人民也就莫由知其消長了。所以他(孔子)歎道:‘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河不出圖’者,非‘河’不出圖也,各國不上圖也。”(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763頁。)

事實上,河圖、洛書只是圖,曾失傳,但其數字排布保留在《墨子》《呂氏春秋》《管子》等先秦典籍中。特別是《管子》一書中,完整保存著河圖、洛書的圖說,我們由此知道河圖洛書為月令,它天人合一,按自然時序行人間政令,指導著先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難怪《周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管子·五行第四十一》和《管子·幼官第八》是河圖的文字解說;洛書的文字解說是《管子·四時第四十》、《管子·輕重己第八十五》。其中《管子·幼官第八》記治國治軍的方方面面,簡直是上古“大憲章”。所以在康王即位大典上,河圖也被陳列出來。

有關河圖洛書的相關討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拙著《斯文在茲:中華文化的源與流》,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出版。

經文:

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

狄設黼扆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西序東向敷重厎席綴純文貝仍幾。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

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鼖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一人冕,執戣立於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一人冕,執銳立於側階

語譯:

太保召公命令仲恒、南宮毛手持干戈,引導齊侯呂伋率領的虎賁衛士一百人組成的儀仗隊,在南門外迎接太子姬釗進入王宮。太子在王宮側室主持成王的葬禮。丁卯日,命令太史們商討了葬禮相關事宜。七天以後,畢公高根據商討方案組織官員們陳列擺放葬禮所需的各種禮器。

主祭官員陳設好繪有斧形紋飾的屏風,先王遺留下的禮服擺放在屏風前。房間的門窗朝南開,大堂中間鋪設雙重竹皮席,竹席四周用黑白相間的絲織物縫製包邊。五色彩玉擺放在沒有上漆的幾案上。西牆的東面,鋪著雙層用細竹編織的席子,席子四周裝飾著圖案,帶有花紋的貝殼擺放在未塗油漆的幾案上。東牆西面,鋪著雙層莞席,席子四周繪有雲紋花邊,雕刻好的玉器擺放在未塗油漆的幾案上。大堂西邊的夾室中,鋪著兩層用青竹皮編織的席子,席子的四周用黑色絲線裝飾,漆器擺放在未上漆的幾案上。

各種鎮國寶器也陳列出來,以示禮儀的隆重。在西牆東邊的席子前陳列五層的越地貢獻的玉、武王伐紂時用過的紅色寶刀、記載先王遺訓的典冊、巨形的玉璧和玉圭。東牆西面的席前,陳列著華山盛產的大玉、東北進貢的玉、雍州進獻的玉、河圖。胤製作的舞衣、大貝殼、大鼓陳列在西房。兌制作的戈、和生產的弓、垂制做的竹箭陳列在東房。用美玉裝飾的車停放在賓客站立的臺階前、用金屬裝飾的車停放在主人站立的臺階前,用象骨裝飾的車停在門左側房屋前,木制無裝飾的車停放在門右側的房屋前。

兩名頭戴赤黑色禮冠的天子衛士,手執三隅矛,在廟門內兩側站立。四名頭戴略青黑色禮冠的衛士,手執戈,戈刃向外,兩兩相對守衛在臺階兩邊。一名衛士頭戴冕,手執巨斧,站在東堂前面。另一名衛士同樣頭戴冕,手持大鉞,站在西堂前面。一名衛士頭戴冕,手執三鋒矛,站在東堂的旁邊。西堂旁邊的衛士頭戴冕,手執三鋒矛。還有一名衛士頭戴禮冠,手持一種稱作銳的矛,站在北堂的臺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