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不是“好戰”,而是戰爭本身(一)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3-05-16

經義:

《文酌》講內政外事的基本原則。《周書·序》記其寫作原由:在上位者迷失了正道,百姓渙散不知法紀,西伯行仁義明恥辱以示教化,因此作了《文酌》。“上失其道,民散無紀,西伯修仁,明恥示教,作《文酌》。”

《文酌》“五大”等觀念與《六韜》等文獻相關聯,可能反映了早期周人的治國理念。文辭在流傳過程中會有變動,我們沒有必要因此割斷其與文王(西伯)的聯繫,非說《文酌》是東周人向壁虛造。

清代注家陳逢衡、唐大沛以來,學人多認為此篇文義與《序》不相合。唐大沛說:“今篇中所言,與《序》迥不相合,疑古書《文酌》篇亡,後人取古兵家書以當之,故與《序》所謂‘明恥示教’之旨不相合歟?”這種說法顯得武斷。教化不止是人文教化,還要教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後儒多重文輕武,已經難以理解先賢治國安邦觀念。

本節重在講內政,內政外事不分,從內政的角度論及外事、戰爭,值得特別關注。

人才有五大類最為重要:大智者、大武者、大工者、大商者、大農者。今本《六韜·六守》引文王與太公對話,太公說:“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六韜·六守》的“國之三寶”即是《文酌》“德有五寶”後三寶,二者有關聯當不是偶然,應該都出自西周治國原則。

“德有五寶”中的“大武劍(通“斂”——筆者注)勇”,就是要國家重視軍事鬥爭人才,以戰止戰,保衛和平。在七種極端禍患中,關於軍事的就有兩條:一方面反對草木皆兵,過度戒備,另一方面反對廢弛軍備,空談和平。《司馬法·仁本》所謂:“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武裝到牙齒,戰爭是其底色。從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一直到21世紀都是這樣。今天美國世界霸權的基礎仍是它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及其戰略盟友。

資本主義因戰爭起家。哈佛大學的歷史學家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直接稱15世紀末至18世紀後期棉紡技術革命開始前的這一段資本主義形態為“戰爭資本主義”,野蠻戰爭與殖民是其世界擴張的原因,“戰爭資本主義依靠富裕且強大的歐洲人,將世界分為‘內’和‘外’兩個區域。‘內’包括母國的法律、體制和習俗,有著國家維持的秩序;與之相反,‘外’則受到帝國支配,喪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資源遭到掠奪,人民遭到奴役,而且大量土地被私人資本家佔據,而遙遠的歐洲國家幾乎沒有進行有效監督。在這些帝國屬地中,‘內’的法則並不適用。在這裏,領主超越了國家,暴力淩駕於法律之上,那些私人行動者通過大膽的暴力強制行為重塑了市場。”(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年版,第41頁)

進入19世紀,以戰爭和暴力為依託的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擴張至全世界,該體系以新殖民主義的形態(包括文化殖民和經濟殖民)持續至今——這裏,資本主義不是“好戰”,而是戰爭本身!

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刻,北約軍事擴張引發的俄烏戰爭仍在繼續。2016年四五月間,我曾用半個月的時間在烏克蘭考察,那裏廣袤豐饒的土地、美麗善良的人民,給了我一生最美好的記憶——新聞上看到安靜綠色的基輔彌漫在戰火硝煙之中,每天都在增加的死難者,讓人痛心。

人類需要新的戰爭觀,戰爭不再是推行國家意志的根本手段,而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最後手段。如《老子·第三十一章》所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過去500年的歷史表明,在資本主義體系內無法解決和平問題。世界持久和平需要新的文明範式,超越“戰爭資本主義”的文明新形態!

經文:

民生而有欲、有惡、有樂、有哀、有德、有則則有九聚,德有五寶,哀有四忍,樂有三豐,惡有二咎,欲有一極。極有七事,咎有三尼,豐有三頻,忍有四教,寶有五大,聚有九酌

九酌:一、取允移人;二、宗傑以親;三、發滯以正民;四、貸官以屬;五、人曰必禮;六、往來取比;七、商賈易資;八、農人美利;九、□寵可動

五大:一、大智率謀;二、大武劍勇;三、大工賦事;四、大商行賄;五、大農假貸

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親就年;三、取戚免梏;四、樂生身複。

三頻:一、頻祿質㵒;二、陰福靈極;三、留身散真。

三尼:一、除戎咎醜;二、申親考疏;三、假時權要。

七事:一、滕咎信志;二、援拔瀆謀;三、聚疑沮事;四、滕屬威眾;五、處寬身降;六、陵塞勝備;七、錄兵免戎 

語譯:

民眾生來就有欲求、有厭惡、有歡樂、有悲哀、有才幹技能、有處世準則。準則有九聚,聚有九酌;才能有五寶,寶有五大;悲哀有四忍,忍有四教;歡樂有三豐,豐有三頻;厭惡有三咎,咎有三尼;欲望有七極,極有七事。

根據民眾的處世準則,發佈九條施政綱要,促進社會穩定繁榮:一、樹立誠信,感化他人;二、尊重人才,親近賢能;三、扶危濟困,安定民眾;四、設官分職,賦職任功;五、內施教化,以禮待人;六、平等互利,發展外交;七、繁榮商貿市場,加速財物流動;八、勞有所得,多勞多得,鼓勵農民勤耕增產;九、愛民惠民,凝聚民心。

人都有稟賦特長,要因材施教因才施用,培養任用五類大才:一、大智,聰慧機智,老成謀國;二、大武,大勇若怯,以戰止戰;三,大工,精工巧作,開物成務;四,大商,交易財貨,互通有無;五,大農,借貸錢物,穩定經濟。

殘忍的行為令人痛心,為避免這種事情發生,要從四個方面施行教化:一、謹守誠信;二、敬愛親人和長者;三、心懷仁慈,免除酷刑;四、熱愛生命,保持純樸。

在歡樂的體驗上,不斷追求更大的滿足,將導致三種過分的行為與弊端:一、頻繁賞賜優待會造成浪費,而失去優待的真正作用;二、動輒祭祀求福於鬼神則靈驗不保;三、過分安於享受會迷失真性走向墮落。

民眾都厭惡社會暴亂,六親不和,防止這類罪過的措施是:一、戒除兵鬥,懲罰醜惡;二、加強親情教育,團結親族力量;三、審時度勢,因地制宜。

對私心所好聽之任之而不加節制反省,會釀成七種極端行為和禍患:一、聽任過錯,逞志妄為;二、專橫跋扈,毫無謀略;三、多疑寡斷,百事不成;四、淩駕眾人,亂用威勢;五、養尊處優,心志消沉;六、草木皆兵,過度戒備;七、廢弛軍備,解散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