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用兵”,非大智慧大慈悲之人不能行(二)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3-05-02

經義:

春秋時期,內養外用一以貫之的“道術”尚在,《老子·第五十七章》論治國理政總原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大武》強調“軍政合一”,所以有正有奇,有正道,有詭道。“正”體現為內政和入侵敵國的安撫政策(“侵有七酌”)等方面,“奇”表現為用各種計謀創造勝敵條件,包括討伐敵人的時機(“伐有七機”)等方面。關鍵要如《司馬法·仁本第一》所說的守經(正)達權,這非大智大慧、大慈大悲之人不能行。因為大慈悲之人方有大智慧,方能權變!

宋代兵學家施子美論用兵之道,解釋《司馬法》“以義治之之謂正,正不獲意則權”時說:“以道而服人者,兵之常。反經而合道者,兵之變。正,常也。權,變也。權之為義非譎也,權一時之宜,將以反經而合道也。兵以愛人為主,故本之以仁,兵以合宜而動,故治之以義。二者兼盡,謂之何哉?謂之正也,此服人之道也。苟其仁義有所不能也,聖人又安能恝然(jiá rán,漠不關心貌——筆者注)哉?故正不得已則有權焉。權者,權時之宜而為之戰也。湯武之師,仁義之師也。湯之所以割正夏,武王所以大正於商,皆正也。桀紂之君,有非仁義之所能化,湯武又安得而已之乎?故又有所謂權也。”(陳曦譯注:《吳子·司馬法》,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14頁。)

《大武》“伐有七機”,創造進攻的有利條件包括破壞敵人的糧食供應,這為歷代兵家所重視。其中論及“四時”,在春季破壞敵國的播種(春違其農);在夏季奪取敵國的稻穀(夏食其穀);在秋季收割敵國的莊稼(秋取其刈);在冬季搶劫敵國的糧倉(冬凍其葆)。

《商君書·徠民第十五》 指出《大武》動搖敵方國本的意義,就引用了“四時”。作者認為,天下諸侯國有不服從的,用軍隊在春天騷擾他們的農事,夏天去吃他們貯藏的糧食,秋天奪取他們的收穫,冬天搶劫敵國的糧倉,用《大武》的方法動搖他們的國本,用《允文(即《光文》,《廣文》)的文德安撫他們的後代。如果這麼做,十年以內各諸侯國百姓都會成為我們的子民。“天下有不服之國,則王以此春圍其農,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陳其寶,以《大武》搖其本,以《廣文》安其嗣。王行此,十年之內,諸侯將無異民。”

《管子·禁藏》有謀攻五策,多可與《大武》攻擊敵人的九個突破口“攻之開”相通,內容上更有操作性,不妨錄在這裏,供胸懷國家天下之士參考。

第一,查明敵國君主的愛臣,設法削弱其權威。他若懷二心,對君主的忠誠必然衰退。臣下不為君主效力,其國就岌岌可危。(原文:一曰視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內必衰也。臣不用,其國可危。)

第二,查明敵國君主暗中憎惡的大臣,厚加賄賂,就可以深入瞭解敵情。有人身居國內。情通國外,其國情報就能掌握。(原文:二曰視其陰所憎,厚其貨賂,得情可深,身內情外,其國可知。)

第三,放縱君主淫樂,設法消磨他的意志。送給他樂隊和美人,在內蒙蔽他;送給他媚臣和好馬,在外蒙蔽他。內外蒙蔽,可以促成其失敗。(原文:三曰聽其淫樂,以廣其心,遺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內;遺以諂臣文馬,以蔽其外。外內蔽塞,可以成敗。)

第四,努力向敵國示好,形同兄弟。暗中派智辯之士幫他圖謀別國,派勇力之士投奔他使之驕傲。又派人到別國去,唆使別國同他背約、斷交、反目,由此戰爭必起。兩國相敵,我就能得漁翁之利。(原文:四曰必深親之,如典之同生。陰內辯士,使圖其計;內勇士,使高其氣。內人他國,使倍(通“背”——筆者注)其約,絕其使,拂其意,是必士鬥。兩國相敵,必承其弊。)

第五,深入瞭解敵國的戰略謀劃。敬事其忠臣,挑撥其屬下,使他們互不信任,離心離德。政令不行,定會自相殘殺。忠臣沒有了,就可以奪取其政權。(原文:五曰深察其謀,謹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內不信,使有離意。離氣不能令,必內自賊。忠臣已死,故政可奪。)

《管子·禁藏》主要針對君主和大臣,當代西方霸權的謀略更重視對普通民眾施加影響,不僅通過輿論宣傳,甚至學術也成了一種戰略手段——這是今天我們必須重視的!

經文:

四戚:一、內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五和:一、有天無惡;二、有人無郤;三、同好相固;四、同惡相助;五、遠宅不薄。凡此九者,政之因也。

四凶:一、攻天時;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五良:一、取仁;二、取智;三、取勇;四、取材;五、取藝。凡此九者,攻之開也。

四聚:一、酌之以仁;二、懷之以樂;三、旁聚封人;四、設圍以信三斂:一、男女比;二、工受次;三、祗人死。凡此七者,侵之酌也。

四時:一、春違其農;二、夏食其穀;三、秋取其刈;四、冬凍其葆三興:一、政以和時;二、伐亂以治;三、伐饑以飽。凡此七者,伐之機也。

三哀:一、要不嬴;二、喪民人;三、擯厥親四赦:一、勝人必嬴;二、取戚信人;三、樂生身複;四、赦民所惡。凡此七者,搏之來也。

六厲:一、仁厲以行;二、智厲以道;三、武厲以勇;四、師厲以士;五、校正厲禦;六、射師厲伍。五衛:一、明仁懷怒;二、明智輔謀;三、明武攝勇;四、明材攝士;五、明藝攝官。凡此十一者,戰之振也。

六廣:一、明令;二、明醜;三、明賞;四、明罰;五、利兵;六、競竟五虞:一、鼓走疑;二、備從來;三、佐車舉旗;四、采虞人謀;五、後動撚之。凡此十一者,鬥之客也。

無競惟害,有功無敗

語譯:

依靠四類親近之人:一、本家同姓族人;二、外家姻親;三、同師門和共事者;四、同鄉。實現五件和諧之事:一、順天意沒有災害;二、得民心上下和睦;三、同呼吸團結一心;四、共患難互助互利;五、以德懷遠而不勞師遠征。以上是征服敵國的九個基礎條件。

削弱敵方的四種優勢:一、破壞對敵方有利的天時;二、破壞對敵方有利的地勢;三、破壞敵方的君臣團結;四、破壞敵方的強軍建設。奪取敵方的五種將才:一、仁愛士卒者;二、足智多謀者;三、勇猛善戰者;四、才能出眾者;五、技藝精湛者。以上是攻擊敵人的九個突破口。

凝聚民心的四種德行:一、實行仁政愛護民眾;二、開展教化撫慰民眾;三、廣泛地聚合國人;四、以信義守衛國土。安定百姓的三種措施:一、鼓勵婚育;二、振興百工恢復生產;三、救死扶傷。以上是入侵敵國所實行的七條安撫政策。

適合糧攻的四個季節:一、在春季破壞敵國的播種;二、在夏季奪取敵國的稻穀;三、在秋季收割敵國的莊稼;四、在冬季打劫敵國的糧倉。利於出兵的三種形勢:一、討伐要順天應時;二、以政治安定討伐政事昏亂之敵;三、以糧草充足討伐缺衣少食之敵。以上是討伐敵人的七個時機。

三種救助:一、救助貧窮受困的人;二、救助落難逃亡的人;三、救助眾叛親離的人。四種教化:一、擔當盡責保障民生;二、排憂解難取信於民;三、減輕賦役使民眾安居樂業;四、赦免無辜百姓的刑罰。以上是爭取敵國民眾歸附的七條措施。

六種激勵:一、激勵心懷仁愛的士大夫付諸行動;二、激勵足智多謀的軍師合於道義;三、激勵赳赳武夫英勇作戰;四、激勵軍隊操教好士兵;五、激勵戰車馭手們熟練駕駛;六、激勵射手們精准射擊。五種優先:一、推行仁愛以感化敵對;二、推崇智慧以吸引謀士;三、崇尚武力以統領勇士;四、勵志成才以招攬能人;五、表彰技藝以安置百官。以上是增強我方戰力的十一條措施。

六項軍隊建設:一、軍令嚴明;二、將士知恥知止;三、獎賞嚴明;四、懲罰嚴明;五、武器裝備精良;六、有戰鬥到底的氣概。五種防備應變:一、敵人擊鼓後而退逃,應懷疑其中有詐;二、防備敵人設伏兵發動偷襲;三、防備敵人故布疑兵疑陣;四、審慎對待戰場上的計謀與情報;五、警惕敵軍後發制人重挫我方。以上是拼殺爭勝所需的十一項訓練。

總之,只有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才能贏得軍事鬥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