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要求中央政權深入基層(《允文》二)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3-04-18

經義:

在中國古典政治學中,政治共同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漢書·王吉傳》有:“《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就是說相同的政治經濟,社會教化(風教)政策方針貫徹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大”是重視、推重的意思;“一”不僅指領土的統一,更主要的是中央政令得以貫徹、教化得以流行。“一”者道也,“道”這一觀念在早期是指治國理政之道;“統”是從社會基層開始、各級政權皆服從中央政府的指揮。

這裏,基層政權猶如身體的末梢,政權深入基層是健康社會的重要指標,歷代王朝都重視基層建設。《管子》明確指出,治理人民不能依靠緊固的城牆,而要依靠什伍制度基層組織建設,這樣才能政令貫通,上下同心。“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輔之以什,司之以伍……故主政可往於民,民心可系於主。”(《管子 · 禁藏》)

中國思維方式重視“立象盡意”,通過具體的形象、模型、模式闡述義理。在基層政權建設中,井田制是先哲樹立的最早模型。由於缺乏相關考古資料的佐證,有學者認為井田制僅僅是一種烏托邦,這種認識有偏頗。井田制的重要性不是它是否真得實行過,而是它所代表的基層政權建設原則影響中國數千年,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唐人杜佑著《通典》,將井田制上推到了黃帝時代,認為從四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開始設立井田,建立基層秩序。具體方法是以井為中心,將一塊方地用橫豎四條線分成一個井字,周邊八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八家在社會生活各方面有互相幫助、互相監察的義務,使得經濟均平,社會和諧,以很低的成本實現了社會控制和社會福利。然後以井為基本單位,逐級建立各級行政單位,分別是:鄰(一井)——朋(三鄰)——里(三朋)——邑(五里)——都(十邑)——師(十都)——州(十師);杜佑認為,夏商兩朝沿用了井田制。《通典·食貨典·鄉黨》:“昔黃帝始經土設井以塞諍端,立步制畝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一則不泄地氣,二則無費一家,三則同風俗,四則齊巧拙,五則通財貨,六則存亡更守,七則出入相司,八則嫁娶相媒,九則無有相貸,十則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親,生產可得而均,均則欺陵之路塞,親則鬥訟之心弭。既牧之於邑,故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迄乎夏殷,不易其制。”

本篇“率用十五”和《逸周書》其他多篇提到“什伍制”。杜佑認為什伍制是從西周開始的。儘管當時王畿內的采邑仍按井田制方法劃分土地,但已經有了伍的居民編制,《通典》中引《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職責:讓各諸侯國和王畿內的采邑五家組成一比,使他們互相連保。五比組成一閭,使他們有事互相託付。四閭組成一族,使他們有喪葬事互相幫助。五族組成一黨,使他們有災荒互相救助。五黨組成一州,使他們互相周濟。五州組成一鄉,使他們待賢者以賓客之禮。“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赒(音zhōu,接濟,救濟——筆者注);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這種行政設置可能與軍制有關,因為當時軍事層級、編制進位與行政組織的模式相同,進位都是五-五-四-五-五-五。《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

春秋戰國時期,什伍制在各國普遍施行起來。此一制度綿延至民國年間的保甲制。

“大一統”要求中央政權深入基層。歷史反復證明,每當中央政權無法抵達基層,對社會的控制力變弱時,國家就會迅速走向衰敗,因為基層政權組織已被地方勢力集團把持,名為自治,實為竊權——清末至民國尤其是這樣,政權難以下縣。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正是從基層農村開始,人民軍隊有支部建在連上的寶貴經驗,基層政權建設也有支部建在村裏寶貴經驗。今天一些人盲從西方基層自治,鼓吹“新鄉紳治村”之類,忽視歷史經驗,如此邯鄲學步,到頭來只會匍匐而歸!

經文:

咸問外戚,書其所在,遷同氏姓,位之宗子率用十五,綏用士女,教用顯允,若得父母寬以政之,孰云不聽?聽言靡悔,遵養時晦,晦明遂語,於時允武。死思生,生思。人知不棄,愛守正戶

上下和協,靡敵不下執彼玉珪,以居其宇。庶民咸畊,童壯無輔。無拂其取,通其疆土民之望兵,若待父母是故天下一旦而定,奄有四海

語譯:

慰問原國君母親和妻子的親戚族人,為他們提供居所,並選立同姓晚輩為新的嫡長子,延續其宗族祭祀。推行什伍制度維護社會秩序,鼓勵養家育子安定成年男女,宣導光明誠信教化廣大民眾,使百姓感受父母般的關愛教誨。寬仁施政,持之以恆,誰會不聽命服從呢?對少數冥頑不靈不服管教之人,照舊安頓好他們的生活,保持足夠的耐心,待其醒悟轉變後再施以教化,務使心悅誠服。這樣逝去的人會盼著起死回生,活著的人會盼著重啟生活。人們知道自己沒有被拋棄,就會愛護家園安居樂業。

只要軍民上下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麼敵國不能攻克。征服敵國後接管其權力,鎮守其土地,治理其人民。農工百藝,均能安心耕作;男女老幼,不再奔波逃亡。順應民意,不妨礙人們謀利致富;打通關塞,促進民眾融合發展。敵國百姓翹首盼望王師的到來,如同走失的孩子渴望早日回到父母懷抱。如此則可迅速平定天下,擁有四海之內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