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發布時間: 2023-03-22
經義:
清代以來,注家多將本篇看成救災之法。如清儒潘振認為:“買穀曰糴,匡,救也。謂買穀賑民,此救災之方也。文王所以修仁者,於此見矣,故次之以《糴匡》。”陳逢衡說:“此篇專為荒歉立法,而首由成年敘起,豐殺各當,補凶禮以濟天道之窮也。”
細讀本篇,分別論不同年份——成年、年儉、年饑、大荒之年所應行的禮儀制度與政治經濟舉措,顯然是周禮遺文。
在中國文化中,禮是一切社會規範的總和,當然包括不同年景的行為規範——我們參照《周禮》及《禮記》,會發現不少相關內容。周禮規範之細密、之系統,讓人歎為觀止。
《禮記·曲禮下》論國君在收成正常與不好的年景如何做,與《糴匡》相類似:荒年收成不好,君王不再殺牲吃肉,馬不喂糧食,馳道不整治,祭祀不鐘磬,大夫不食用稻粱,士飲酒時不奏樂;國君不遇災變,佩玉不離身;大夫不遇災變,不撤掉鐘磬等樂器;士不遇災變,不撤去琴瑟等樂器。“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大司徒是西周主管國家財賦機構地官系統的最高官職。《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有十二條荒政措施,可謂面面俱到,其中大多可與本篇互參。包括:一、借貸種子和糧食給災民;二、減輕賦稅;三、減緩刑罰;四、免除力役;五、放鬆關市山澤的禁令;六、免除關市之稅;七、簡省吉禮;八、簡省喪禮;九、收起樂器而不演奏;十、簡化婚禮以促使多嫁娶;十一、為已不再祭祀的鬼神重修祭祀;十二、剷除盜賊。“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眚,通“省”,意為簡省——筆者注)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
“緩刑”對應本篇的“刑罰不修”;“除盜賊”對應本篇的“於民大疾惑,殺,一人無赦”。就是說,遇到大災大難,國家一方面要減輕刑罰,量刑從寬。另一方面,對那些趁國難之時作惡的大奸大惡之徒,要動用嚴刑,殺無赦。這種辯證的,一手軟一手硬的治國理論,值得我們學習。
除了國家層面,同屬地官系統的倉人、遺人、均人、司市、廩人等各級官員也有應急救災的職責。比如均人,掌管平均徭役稅賦,周禮規定力役的徵調要依照年成好壞分為三等,豐年公事平均每人徵用三天,中等年成公事平均每人徵用二天,歉收年成平均每人徵用一天;發生饑饉疫情就免除力役和賦稅,不徵收山林川澤稅和各種從業稅。《周禮·地官司徒·均人》條:“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年,則公旬(旬,平均的意思——筆者注)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凶劄,則無力政,無財賦,不收地守地職。”
如此科學、完備、成熟的荒政應對措施,竟源自三千年前的先進執政經驗——早在西周時期,中華政治文明已經高度發達。過去兩百年來,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們在科技上長期落後於西方世界,但不能由此而認定我們在政治文化上也落後,這需要深陷歐洲中心論的學界特別警醒!
經文:
語譯:
豐收年成,糧穀充足。宴享賓客、宗廟祭祀採用高等盛典。寓教於樂,演奏八音雅樂,冠服華美,禮儀盛大。打造車馬配飾,製作精美車乘。帶領不服役的子弟修習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宮室、城郭等國家大型工程建設修治完善。人人都能享用很好的飲食。豐收之年,人們的日常用度豐足。
歉收年成,糧穀不充足。宴享賓客、宗廟祭祀採用中等盛典。舉行典禮只鳴鐘鼓,不奏絲竹之樂,不著華美冠服。畜養的馬、牛、羊三牧,儲備的車、兵、祭器、樂器、宴器五庫等物資,可互補兼用,不必追求齊備。宮殿樓臺、林園花草、精工巧飾等華美之物,一律不得修治。組織不服役的子弟下地勞作,增加糧食產量。歉收之年要採取上述措施,努力恢復和維持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