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子相參:《尚書·立政》與《管子·立政》(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3-03-02

經義:

《尚書·立政》書序過於簡單,只是說本篇是周公所作,“周公作《立政》”。幸好《史記·魯周公世家》為我們提供了更詳盡資訊:周公東征後,歸政成王,天下已基本安定,而政府的組織結構尚待完善,於是周公制作了官制《周官》,據說就是後世流傳的《周禮》;光有政府組織制度還不夠,還要有選用官員的原則,所以又作了《立政》。“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 ”

《尚書·立政》應作於成王當政後不久,因為官制和選官原則是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當然要在安定之後立即建立。

對於《立政》的含義,學人多引清代學者王引之(1766-1834年)的說法,認為政通“正”,是官長的意思,立政就是選官的原則。《經義述聞·卷三》:“政與正同,正,長也。立政,謂建立長官也。篇內所言皆官人之道,故以立政名篇。”

除了《尚書》,黃老道家經典《管子》中也有“立政”一篇。黎翔鳳先生釋立為“蒞”,立政即“蒞政”,掌管政事,這似乎更合於《尚書·立政》本義。他說:“聞一多云:‘立’讀為蒞。‘立政’猶臨政……《史記·蔡澤傳》‘明主立政’,《索隱》:‘蒞也。’聞說是。”(黎翔鳳:《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59頁。)

顧頡剛、劉起釪總論本節說:“以上這一節,指陳夏商舊事,皆在其興起迄強盛階段,禮敬上帝,恂行九德,於‘三宅’(國家的司法、行政、民政等三個最高機要大臣之擇定)皆重用賢俊,及末代昏暴之君桀、紂,皆拂逆舊有正道,唯用暴德亂法之徒,卒致亡國……《蔡傳》言:‘湯所用三宅,實能就是位而不曠其職;所稱三俊,實能就是德而不浮其名也。’前者核其人是否克盡職守,後者核其人才德是否克副其職。則於考績與求賢二者俱重。”(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674頁。)

從堯舜禪讓時代開始,中國選舉制度就德才並重,選賢與能,不僅重視求取德行高尚者,也重視業績考核。德行、功績與能力並重,《管子·立政》稱為治國的“三本”,上面說,君主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有三個:一是大臣的德望與地位不相稱,二是大臣的功勞與俸祿不相稱,三是大臣的能力與官職不相稱。這三個根本問題是治亂之源。對於德行聲譽在朝廷不高的人不可授予尊高的爵位,對於功業不突出的人不可給予優厚的俸祿,政事沒有取信於人民的人不能讓他做大官。如果有德望不顯於朝廷而身居高位的人,賢良大臣就得不到任用;如果有功勞不顯於全國而享有重祿的人,勤奮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勵;如果有政事未取信於人民而做了大官的人,有才能的大臣就不會盡力。只有把這三個根本問題解決了,臣下才不敢妄求官祿。如果對此不加詳查,奸臣就會與君主接近,身邊的受寵幸的小臣就會專權。這樣,在上面君主耳目閉塞,在下面政令不通,正道會被拋棄,國事日壞。“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

經子相參,不僅讓我們理解“立政”的字面意義,也讓我們理解其深刻的政治學內涵——其對於經學研究是如此重要!

經文: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於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綴衣、虎賁。”

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古之人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迪知忱恂於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茲惟后矣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後

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協於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嗚呼!其在受德暋為羞刑暴德之人,同於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於厥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語譯:

對成王行過跪拜禮後,周公說:“天子呀,您已經正式親政,我有重要建議向您彙報,天子統領天下的關鍵是結合實際設置行政、民政、司法機構,並選用稱職的人才。當然也包括您身邊的服務人員和安保人員。”於是周公詳細向成王彙報了自己關於選拔、任用官員的看法。

周公說:“哎,能夠居安思危的人極少,遠古時期夏朝的君主做到了。夏朝中央的卿相和地方諸侯都精明強幹,即使這樣,夏朝天子仍然重視任用賢能,認為治理國家一方面要尊重上天的啟示,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九德作為官員的標準。他們教導各方國的諸侯們說:我給你們列位諸侯行大禮了,希望你們能理解我所說的話:你們要選拔任用好你們的治事官、治民官和司法官,只有做好這三件事,你們才是稱職的諸侯。不考察政績和品行,便草率授予官職,實際是任人唯親。如果這樣你們的治事官、治民官和司法官中將沒有賢能之人。夏朝忽略官員選拔是從夏桀開始的,他不再採用以往選人用人原則,導致大量以短期行為追求政績的官員出現,夏朝因此滅亡。”

“等到成湯滅夏建商,真誠行使天命。他十分重視行政、民政和司法三個部門官員的選拔和任用,這些官員十分稱職,其主官也能和成湯一樣選拔德才兼備者為下屬。整個商朝從天子到官員都重視選拔任用賢能之士。商朝依靠他們治理都城各項事務。因為全國各地都能任用賢能之士,天下大治,成就湯的偉大功德。可是在商紂王即位後,紂王剛愎自用,改變了傳統用人法則,大量進用性情殘暴只知用刑者,上行下效,亂政。商紂王一味親近眾多無德之人,國家混亂。上天懲罰商紂王,讓我們周朝受命取代商朝,治理普天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