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正名

作者: 龔自珍   發布時間: 2023-02-28

編者按:經學是源,子學是流,道術盡在其中矣。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導致經子斷裂;後世“以傳為經,以記為經,以書為經,以子為經”,導致經子混淆。宋以後經學遂至不可收拾,至於今日。重整文化山河,吾輩發起“大六經工程”,經子互參,以子證經,目的是以六經為綱,以子學為目,復興活潑潑的中華魂!

孔子之未生,天下有六經久矣。《莊周·天運篇》曰:“孔子曰:某以六經奸七十君而不用。”記曰:“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有《易》《書》《詩》《禮》《樂》《春秋》之教。”孔子所覩《易》《書》《詩》,後世知之矣,若夫孔子所見《禮》,即漢世出於淹中(淹中,魯國里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整理者注)之五十六篇。孔子所謂《春秋》,周室所藏百二十國寶書是也。是故孔子曰:“述而不作。”司馬遷曰:“天下言六藝者,折衷于孔子。”

六經、六藝之名,由來久遠,不可以臆增益。善夫,漢劉向之為《七略》也,班固仍之,造《藝文志》。序六藝為九種,有經、有傳、有記、有群書。傳則附于經,記則附于經,群書頗關經則附于經。

何謂傳?《書》之有大、小夏侯、歐陽傳也;《詩》之有齊、魯、韓、毛傳也;《春秋》 之有公羊、穀梁、左氏、鄒、夾氏亦傳也。

何謂記?大、小戴氏所錄,凡百三十有一篇是也。

何謂群書?《易》之有《淮南·道訓》《古五子》十八篇,群書之關《易》者也;《書》 之有《周書》七十一篇,群書之關《書》者也;《春秋》之有《楚漢春秋》《太史公書》, 群書之關《春秋》者也;然則《禮》之有《周官》《司馬法》,群書之頗關《禮》經者也。

漢二百祀,自六藝而傳記,而群書,而諸子畢出,既大備。微夫劉子政氏(子政,劉向的字——整理者注)之目錄,吾其如長夜乎?何居乎,世有七經、九經、十經、十二經、十三經、十四經之喋喋也?

或以傳為經,《公羊》為一經,《穀梁》為一經,《左氏》為一經。審如是,是則韓亦一經,齊亦一經,魯亦一經,毛亦一經,可乎?歐陽一經,兩夏侯各一經,可乎?《易》三家,《禮》分慶、戴,《春秋》又有鄒、夾。漢世總古今文,為經當十有八,何止十三?如其可也,則後世名一家說經之言甚眾,經當以百數。或以記為經,大小戴二記畢稱經。夫大小戴二記,古時篇篇單行,然則《禮經》外,當有百三十一經。或以群書為經。《周官》晚出,劉歆始立,劉向、班固灼知其出於晚周先秦之士之掇拾舊章所為,附之于禮,等之于《明堂》《陰陽》而已,後世稱為經,是為述劉歆,非述孔氏。善夫劉子政氏之序六藝為九種也,有苦心焉,斟酌曲盡善焉。

序六藝矣,七十子以來,尊《論語》而譚(譚,大的意思——整理者注)《孝經》,小學者,又經之戶樞也。不敢以《論語》夷於記,夷于群書也。不以《孝經》還之記,還之群書也,又非傳,於是以三種為經之貳。雖為經之貳,而仍不敢悍然加以經之名,向與固可謂博學明辨慎思之君子者哉!

詩云:“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向與固豈非則古昔、崇退讓之君子哉?後世又以《論語》《孝經》為經。假使《論語》《孝經》可名經,則向早名之,且曰序八經,不曰序六藝矣。仲尼未生,先有六經。仲尼既生,自明不作。仲尼曷嘗率弟子使筆其言以自製一經哉?亂聖人之例,淆聖人之名實,以為尊聖,怪哉!非所聞,非所聞!然且以為未快意,於是乎又以子為經。

漢有傳記博士,無諸子博士。且夫子也者,其術或醇或疵,其名反高于傳記。傳記也者,弟子傳其師,記其師之言也。諸子也者,一師之自言也。傳記,猶天子畿內卿大夫也。諸子,猶公侯各君其國各子其民,不專事天子者也。今出《孟子》於諸子,而夷之於二戴所記之間,名為尊之,反卑之矣。子輿氏(子輿,孟子的字——整理者注)之靈,其弗享是矣。

問:子政以《論語》《孝經》為經之貳, 《論語》《孝經》則若是班乎?答:否否。《孝經》者,曾子以後,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氾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閒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本朝立博士,向與固因本朝所尊而尊之,非向、固尊之也。然則劉向、班固之序六藝為九種也,北斗可移,南山可隳,此弗可動矣。

後世以傳為經,以記為經,以群書為經,以子為經,尤以為未快意,則以經之輿儓(輿儓,指奴僕及地位低下的人——整理者注)為經,《爾雅》是也。《爾雅》者,釋《詩》《書》之書,所釋又《詩》《書》之膚末,乃使之與《詩》《書》抗,是屍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