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初天命觀到戰國性命之學(《君奭》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3-01-16

經義:

天命是周初政治家關注的重要問題,其天命觀到戰國時期演化為性命之學。

周初三公之一召(音shào)公名奭(音shì),《君奭》是周公對召公的訓誥。開篇即講了天道與人事的關係——天命問題。

周公一方面主張“念天威”,另一方面又說“天難諶(音chén,信——筆者注)”、“天不可信”,強調永保天的護佑,在於人事的治理,發揚為民服務的德行,“惟人”、“恭明德”。

召公與周公的天命觀相似。有學者根據《墨子•非命中》,甚至認為“天不可信”是周公引召公語。(江灝 錢宗武:《今古文尚書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349頁)

《墨子•非命中》引先代聖王之書證明自己的“非命”觀念。主要引用了三本尚書類文獻,一是商書《仲虺之告》,即《仲虺之誥》。引文說,我聽說夏代的人詐稱天命,打著天命的旗幟虐治天下,所以上帝痛恨他,讓其軍隊覆滅。“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式是惡,用闕師。”

二是周書《太誓》,即《泰誓》。引文說,商紂很暴虐,不肯侍奉上帝,拋棄先人神靈而不祭祀。說:“我有命在天!”不努力政事,天帝也拋棄了他不去保佑他。“紂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務,天不亦棄縱而不葆。”

三是周書中的逸書《執令》,上面引用召公的話:要恭敬!不要相信天命。我倆還不能相互勸勉嗎?福命並不是憑空自天而降的,而在我們所作所為。“敬哉,無天命!惟予二人,而無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執令》實際並沒有說“天不可信”,而是說“無天命”,二者語義上還是有區別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墨子並沒有否定天命的存在。《墨子•天志》中“天志”就是賞善罰惡的天命。一如召公說“無天命”,也不是否定天命的存在。

為何墨子還要提“非命”呢?他反對的是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宿命論,這在《墨子•非命上》和《墨子•非儒下》中表現得很清楚。墨子說,頑固堅持“有命”的人認為:“長壽夭折、貧富、安危治亂,本來就有天命,不能減少增加。窮達賞罰,幸運倒楣都有定數。人的知識和力量是無能為力的。”一些官吏相信了這些說法,就會對分內的事懈怠,普通人相信了這些,就會勞作懈怠。官吏不治理就要混亂,農事懈怠就要貧困,貧困是國家混亂的源頭,而有儒者把這些作為教化之道,其實是殘害天下人啊!《墨子•非儒下》:“有強執有命以說議曰:‘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窮達、賞罰、幸否有極,人之知力,不能為焉!’群吏信之,則怠於分職;庶人信之,則怠於從事。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貧且亂政之本,而儒者以為道教,是賊天下之人者也。”

或許是因為《墨子•非儒下》中說儒者“強執有命”,就有學者認為儒家主張宿命論,《論語•顏淵》中子夏不是也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嗎?這是斷章取義!實際上墨家和儒家主流的天人觀——天命觀、性命觀沒有本質區別,都是既畏天命又重人事,主張修身以俟命、盡人事聽天命。這些思想的源頭皆可上溯到周召二公的天命觀。

另據《墨子•魯問》,墨子告訴弟子,對那些喜好聲樂、沉迷于酒的國君,才對他們講非樂、非命的道理。“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憙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聖人思想皆治世之良藥,無病又何需藥?“非命”不過是墨子治天下的一劑大藥!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聖人無可無不可,何嘗執一以廢百?聖賢從不以絕對真理自居——觀《墨子》,知聖人中道智慧圓融如此,令人讚歎!

經文:

周公若曰:“君奭,弗,天降喪于殷,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於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於不。嗚呼!君已曰時我。我亦不敢甯於上帝命,弗永遠念天威。越我民罔尤違,惟人。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天難,乃其墜命,弗克經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迪惟前人光,於我衝子。”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甯王德延,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

語譯:

周公說:“奭呀,因為商紂王不行善政,上天降下亡國之禍,殷商政權已失去上天的護佑。我們能建立周朝,是因為得到上天的護佑,可是我不敢說我們能永遠符合上天的要求。即使上天以無限的誠意保佑我們,我還是不敢保證周朝能長治久安。哎,你說過我有能力治理好周朝,即使有你的鼓勵,我也不敢坦然安享上天的護佑,而不考慮上天的懲罰。現在萬民沒有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這是因為我們有良好的治理呀。後代子孫若不敬畏天地,放棄先王的良好傳統,那是他們不知天命難得。不能迷信上天,上天保佑是因為良好的治理。如果不恭敬謹慎治理國家,上天便會終結這個政權。所以後代子孫要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真心造福社會。現在我並不想為後代做示範,只是把先王的優良傳統加以光大,讓年輕的成王繼續發揚。”

周公繼續說:“上天的保佑要求我們先有良好的治理,所以不要迷信上天。只要我們能夠把文王的德政發揚光大,上天便不會終止周朝的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