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11-22
經義:
傳世文獻和新出土文獻都證明,周公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比如《詩經•豳風•鴟鴞》就是周公所作。
本節記載周公率百官演禮,《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看來這並非漢儒的誇大之詞,此言真實不虛!
制禮作樂,不單單是演練禮儀和創作詩樂,更主要的是國家內外制度體系的建設——周公此舉奠定了西周的初基,中華禮義文明由此走向一個新的階段。後人感念周公之德,將他與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並稱為“周孔”。
周公告誡成王,要特別注意那些沒有前來貢獻天子的諸侯,並仔細考察前來的諸侯是否有恭敬之心。這是因為諸侯納貢不僅具有財政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敬獻貢品是他們服從中央的象徵,是天下秩序得以維繫的保證。周禮規定,對於不履行這一重要職責的諸侯國要興兵討伐。
周穆王時的大臣祭公謀父(祭,音zhài,祭公謀父是周公之後——筆者注)回憶這一制度說:先王按離都城遠近分天下諸侯為五等,王畿內的諸侯是甸服,供應每天一次的祭。在王畿外的是侯服,供應每月一次的祀。侯服之外的是賓服,供應每季一次的享。蠻夷地區是要服,供應每年一次的貢。戎狄地區是荒服,有一生一次朝見天子之禮。若甸服不履行日祭義務,天子就應內省自己的對錯;侯服不履行月祀義務,天子就要檢查自己的命令;賓服不履行時享義務,天子就要檢查法律規章;要服不履行歲貢義務,天子就要檢查名號尊卑;荒服不履行朝見天子義務,天子就要內省恩澤是否遠被,做了上述種種後諸侯如果還有不履行義務的,就動用刑罰甲兵。因此,才有懲罰不祭、攻伐不祀、征討不享、譴責不貢、告諭不朝的各種措施,才有懲罰的刑法、攻伐的軍隊、征討的武備、譴責的嚴令、曉諭的文辭。對於邊遠的蠻夷、戎狄,即使發佈了相關命令文告仍不盡義務,也要先增進自己的德行功業,不能隨意勞師遠征。祭公謀父認為這是一統天下的關鍵。《國語•周語上》記載:“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這一制度在春秋時代仍有影響。西元前656年,齊桓公親率諸侯攻打楚國,齊人給出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楚國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苞茅,致使天子的祭祀缺乏物資供應,不能濾酒請神。《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祭公謀父是在勸周穆王不要隨意征伐犬戎時說上述話的,他說:“先王耀德不觀兵。”君王要發揚德行,不可隨意炫耀武力。中國人重視自我反省以及內政治理,主張兵不得已而用之,反對野蠻的軍事強權,這自西周時代已經成為外事的基本準則。
近代世界史告訴我們,強盛一時的大國多因不懂保守自身實力,肆意擴張樹敵而迅速衰落,所謂“大國崛起于地區性守成,消失於世界性擴張。”從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先賢外事戰略的高明之處!
經文:
周公曰:“王,
“
公曰:“
“朕教汝於
語譯:
周公說:“成王呀,我認為現在應籌備天子接見諸侯的大禮,以便在新都洛邑祭祀先祖文王,這些禮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先率領百官在舊都宗周演習禮儀,待熟練後他們會跟隨您前往洛邑舉行大禮。我希望您能在洛邑與百官諸侯共同祭祀先祖文王。您現在可以下令:‘根據以前的功勞簿,由宗人選擇那些功勳卓著的人參加祭祀大禮。’您還需要下令授權給我:‘周公繼承先王遺命,全力輔助我。現在就開始由宗人查閱記載功臣功勳的文獻,周公全力教導百官演習禮儀吧。’
“成王你依然年輕,應該帶領群臣一同前往洛邑,將洛邑作為治理天下的中心。三監之亂已平,洛邑初具規模,這些成績對於我們治理統一天下而言,僅是開始,好像剛剛點燃的火苗。我們要不斷添柴火苗才不會熄滅。你要像我一樣不辭勞碌地處理政務,盼望你與舊都鎬京的百官們儘快遷往新都洛邑,讓兩地官員團結起來,勤奮工作,建功立業,優厚地對待宗族力量,政事從寬,這樣周就能在你的領導下永保天命。”
周公說:“成王呀,你雖年少,但身居王位,應該考慮如何光大先王的事業。你必須仔細考察諸侯們覲見天子時的禮儀和貢品,記住那些沒有前來貢獻天子的諸侯。覲見天子的貢享之禮應以禮儀為重,有些諸侯獻給天子的貢品豐厚,但行禮不恭。雖然貢品多,因為行禮不恭,就跟沒有貢獻天子一樣,因為他們對天子沒有恭敬之心。總而言之,諸侯們不敬畏禮法便是不尊重天子,他們貢品豐厚的背後是將天子當作貪財之君。如果貢品豐厚可以取代禮法,那國家政令的權威性何在?政令權威喪失會導致混亂,混亂便無法光大先王的事業。現在國家治理任務繁重,我日理萬機,仍有很多政務無暇顧及,希望你儘快成熟起來共同治理國家。
“我已把治理萬民的方法告訴你了,如果不努力學習效仿,你的政權不會長久。你應該厚待同姓諸侯,使他們都像我一樣,創造性地執行你的命令。遷都洛邑後,你要恭敬謹慎地對待治理工作。從現在開始,只要大家都勤勉工作,教導好百姓,遠方民眾自然會前來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