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開闢了中華禮義文明的復興之路(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11-22

經義:

《洛誥》以難讀著稱,宋代學者宗履祥說:“《洛誥》所記若無倫次。”

原來,《洛誥》是周公和成王往來對答的談話集,不僅時間跨度長,說話地點也不一,且內容龐雜,所以讓人難解。

大致內容是周公攝政七年建成洛邑主要工程後,請成王至洛邑舉行盛典,主持國政。事後成王回宗周,周公留守洛邑安撫東部諸侯。

周公繼承文王、武王遺志,老成謀國,對年青的成王囑之諄諄,足見周公的忠義;其所作所為,能夠看到周公治國平天下的德行功業。周公攝政七年造就了有周一代的初基——萬國來朝,天下太平自周公始!難怪子夏問《尚書》大義,孔子評論《洛誥》“見周公之德焉”。(《孔叢子•論書第二》) 西漢伏生《尚書大傳》所述更為詳細:“吾於《洛誥》,見周公之德,光明於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穆穆,美好——筆者注),至於海表,莫敢不來服,莫敢不來享(享,祭獻,上供——筆者注),以勤文王之鮮光,以揚武王之大訓,而天下大治。”

《洛誥》中周公與成王互答,“拜手稽首”出現五次之多。且不僅是臣拜君,君亦拜臣,這在後世看來非同尋常。

要知道,“拜手稽首”是周代最為莊重的禮節。據《周禮•春官•大祝》,周代有九種拜禮,分別是:“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唐代賈公彥解釋說,這裡“稽”是稽留的意思,“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稽首就是跪拜時,頭觸地,並停留片刻。

如本節所述,成王對周公亦行同等的“拜手稽首”禮,可見三代“拜手稽首”也是君主拜臣下的禮節,且君臣之間表現出對等的人倫關係。《禮記•燕義》說君主以再拜作為答禮,是因為“禮無不答”,表現了君臣各盡其職,上下親密和睦的關係。所以說:“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中國的人倫因應社會的自然分層,夫婦、父子、君臣(上下)三綱猶如相依相生、相輔相成的陰與陽,是三組對等的社會關係,是古今中外一切社會秩序的基礎。每個人立足於自身社會位置和社會關係完成好相應的職分,整個社會才會安定。所以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治國理政之要,孔子回答,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齊景公對此大為讚賞:“若是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有糧食,我能夠吃得上嗎?”《論語•顏淵篇》記載:“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論語•八佾篇》孔子論君臣上下的對等關係更為清楚:“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主任用臣子要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主要忠誠盡職。

這與金元以後,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君臣關係異化為主僕關係有天壤之別!當君臣對等關係變成絕對的君權專制,臣下甚至連奴才都不如時,夫婦、父子間的對等人倫關係也變成絕對的夫權專制和絕對的父權專制——先秦偉大的中華禮義精神消失殆盡!

五四運動以後,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激烈的政治革命,一掃千年沉屙,將上下級的關係確立為平等的同志關係;通過婦女解放運動,夫婦間的對等關係得以恢復;通過消滅地方士紳階層,宗族勢力在基層被剷除,父權被大為削弱。

在此意義上,中國革命開闢了中華禮義文明的復興之路!

經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複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辟。”

“予惟乙卯,朝至於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來,以圖及獻卜。”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怦來,來視予卜,休,吉。我二人共貞。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誨言。”

語譯:

周公行跪拜叩頭行禮後,告訴周成王:“我已將執政大權歸還給天子,您卻十分謙虛,遲遲不舉行即位大典。歸政後,我便在召公之後對營建洛邑工程進行了詳細考察。洛邑將是周朝治理天下的政治中心,希望您想好如何做一個能夠代表民眾願望的偉大天子。

“我在乙卯日早晨到達洛邑,先對黃河北岸的黎水地區進行考察並占卜,那裡不適合營建新都。然後我對黃河與洛河中間西起澗水、東至瀍水間進行考察,並占卜,澗水和瀍水間靠近洛河的地方很適合營建新都。我又對瀍水以東地區進行了考察並占卜,這裡靠近洛河的地方也可以作為新都的選址。現在您已來洛邑,我獻上地圖和卜兆等資料,請您過目。”

成王跪拜叩頭行禮後說:“您尊重上天賜予的信任和使命,到洛邑勘察營建新都的基址,建設足以與舊都相媲美的新都洛邑。您定好基址後,派人送來營建規劃和占卜的結果,看過規劃和占卜結果後,我認為兩者都很好。就讓我們共同承擔並完成上天賦予的使命吧。但願我們永遠得到上天的信任,為表達我對您教誨的感激,再次給您行跪拜叩頭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