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用西方民主政治比附矮化中國民本政治(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10-17

經義:

取篇名《梓材》,是因為周公以加工木材為例,要求康叔未雨綢繆、再接再厲治理好衛國。

由於本節的內容與形式與《酒誥》《康誥》有些差別,一些學者就認為當獨立成篇。實際上它們教民、養民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甚至在用詞上,《康誥》的“不敢侮鰥寡”也與本節的“至於敬寡,至於屬婦”思想內涵相同,都要求政府承擔對人民的無限責任,根據“損有餘補不足”的原則保證社會公平,扶助弱勢群體。《老子•第七十七章》用形象的哲學語言描述道:“天之道,其猶張弓(張弓,拉弓射箭——筆者注)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孟子甚至說,周文王施政,首先考慮的就是鰥寡孤獨這四種窮苦無靠的人。他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

只有遵循天道,保民,安民,人民安居樂業,一個政權才能長存。文中說:“惟曰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施政者以民為本,造福人民符合生生不息的天地大德,仿佛是在遵行上天對他下達的指示和命令,所以先賢稱為“天命”——由此可見,中國文化中的天命觀並沒有多少宗教神秘色彩。

西漢伏生《尚書大傳》在解釋《康誥》“天乃大命文王”時說:“天之命文王,非啍啍(啍啍,音tūn tūn,呻吟,低聲唱——筆者注)然有聲音也,文王在位而天下大服,施政而物皆聽,命則行,禁則止,動搖而不逆天之道,故曰‘天乃大命文王’。”

有人責難東漢學者王充,既然《康誥》上說,天帝降大命給文王,那就證明真的有上天,並且上天也真的授命了文王,不然經典上為何這樣記載呢?王充回答:“‘大命’並不是上天有意授命給文王,而是聖人一舉一動,都與天道、天意相符合。因為與天意一致,就像是天指使他的一樣。《尚書•康誥》是激勵康叔行善政。所以說文王施行道義,上達於天,天就降大命給他。”《論衡•初稟篇》:“所謂‘大命’者,非天乃命文王也,聖人動作,天命之意也,與天合同,若天使之矣。《書》方激勸康叔,勉使為善。故言文王行道,上聞於天,天乃大命之也。”

不難看出,以養民、教民、安(保)民為特徵的中國民本政治不同於西方民主政治,它是一種合乎自然(天)的行政原則、政治理想,而非選舉制度。一些人看到“民本”與“民主”在文字上相似,就用民本比附民主,認為中國古代就有西方民主思想的萌芽,這是在明褒實貶,自我矮化,真是無知又荒唐!

中國選舉制度的精髓是選賢任能,“從賢”而不“從眾”,能力德行是選舉的基本標準。而西方現代選舉制度是以特殊利益集團角逐為特色的競選,選票為王,“從眾”是選舉的基本標準,二者迥然不同。

我們必須把中國實踐了數千年的選舉制度告訴全世界,否則將永遠無法解釋自身,永遠被抹黑為同西式民主相對立的專制威權政治。這方面,世界歷史給我們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一個失去話語權的族群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經文:

王啟監,厥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至於敬寡,至於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禦事:“厥命曷以引養引恬。自古王若茲監,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陳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雘。”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王惟德用,和懌先後為迷民,用先王受命。!若監,惟曰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民。”

語譯:

中央設立諸侯國,是為教化萬民。教化的主要內容是:“勸阻民眾好勇鬥狠,傷害彼此;和平相處,控制暴戾之氣;要愛護鰥夫寡婦以及地位卑下的婦女,他們如果犯罪,要多加寬恕。教化萬民,要依靠諸侯和眾多官員,優秀的領導人會教育他們說:國家的使命是什麼?是長期養育萬民,讓民眾安居樂業。自古以來優秀帝王都是這樣治理天下的,所以在其治下不會出現民眾起義之類的事件。”實現長治久安需要整體規劃,未雨綢繆。舉例來說:“治國平天下如同開荒種地,第一年放火燒荒之後,就要籌畫修治土地疆界、田間道路和排水渠。如同建造房屋,辛勤地完成牆體建造後,馬上考慮籌備茅草、泥土覆蓋與塗抹屋頂。如同加工名貴木材,開始就要考慮如何為木器圖彩裝飾。”

現在中央認為:“我們的祖先辛勤治國,極為成功。因此天下賢者前來輔佐,眾多方國前來納貢,姬姓諸侯國緊密團結。同樣是因為成功的治理,諸侯國君們常常前來朝見周王,他們帶來各地稀奇貢品。上天既然已將萬民和領土交給先王來治理,那我們現在就有責任施行德政,讓曾經支持參與叛亂的殷商遺民心悅誠服地擁護我們,只有贏得他們真心擁護,祖先奉行天命建立的周朝才能長久。哎,應該繼承先王的優良傳統治理好國家。子孫們只有治理好萬民,周朝的基業才能千秋萬代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