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商制——商朝對中華文明貢獻巨大(五)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9-10

經義:

歷史是一個傳承、積累和發展的過程,因革損益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殷革夏命,周革殷命,是歷史革新、革命的一面;殷因于夏禮,周因于殷禮,是歷史傳承、積累的一面。二者是事物的一體兩面,相輔相成。據《論語•為政篇》,子張曾問孔子,今後十代(300年)以後的禮法可以預知嗎?孔子回答:“殷代承襲夏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繼承殷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也可以知道。以後如果有繼承周朝的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後,也可以預先知道。”文中說:“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事實上,無論在德治還是在法治方面,商朝對中華文化的貢獻都是巨大的。長期以來形成的商人迷信宗教、只重刑罰的觀念,是不準確的,也不利於我們理解“周承商制”的史實。

周人不僅從商代大臣箕子那裡繼承了傳自夏代的治國大法《洪範》,《康誥》中周公還一再勸誡康叔學習商人的德政,本節也說“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要常常思考研究商先哲聖王的德政!

所以,諸多學人認為敬德思想為周人所獨有的論點,是錯誤的!顧頡剛、劉起釪解釋周人“明德慎罰”治國理念時就認為:“但和商代只用宗教和嚴刑峻法這兩項統治術已有所區別,提出了與‘刑’相對舉的‘德’的概念,是周代統治者對統治術的一種改進。這是周文王時候提出來的,是作為與商代爭勝的一種手段。《左傳•成公三年》所說的‘明德慎罰文王所以造周也’,正是說的這一勝利。商王朝既滅,周人德的概念更向前發展,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觀之進展》一文中指出,殷人完全信賴天命而終於滅亡,遂使周人感到‘天命不常’,因而提出‘敬德’來濟‘天命’之窮。以為‘這種敬德的思想在周初的幾篇文章中就像同一個母題的和奏曲一樣翻來覆去地重複著。這的確是周人所獨有的思想’。”(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303-1304頁。)

在法治方面,周人對商人的繼承尤其重要,所以《荀子》才有“刑名從商”的說法。《康誥》說“殷罰有倫”,正是因為康叔被封在殷人故地衛,學習了商人先進公正的刑法制度,才使其成為法律方面的專家。成王親政後,即任命康叔為司寇,主管刑獄。《史記•衛康叔世家》:“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說,通“悅”——筆者注)。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為周司寇。”

顧頡剛、劉起釪甚至認為“《康誥》實際是一篇周公叮嚀康叔好好學習殷代統治方法特別是刑法的檔”。(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376頁。)

2500年前,孔子預言百世之後的禮法仍可以預知。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普世的、足以為萬世法的禮義、法度,德治、法治呢——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中華文明的悲劇,人類文明的巨大損失!

經文: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告汝德之說罰之行。今惟民不,未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於天。”

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蔽時忱丕則敏德,用乃心,乃德。遠乃猷裕,乃民寧,不汝瑕殄。”

王曰:“嗚呼!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無我殄享明乃服命乃聽,用康乂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敬,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語譯:

周王說:“康叔呀,只有為民眾帶來安康生活,才算治國有道。在治理東方時,你要認真研究學習殷商歷代聖王的德政經驗。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民眾幸福安康,文王的傳統要發揚,殷商的好傳統也要繼承。況且如果不好好帶領殷商舊民,他們的生產生活就很難步入正軌,若如此,我們的治理就失敗了。”

周王說:“康叔呀,必須認識到,治理東方很難,所以我才不厭其煩地強調施德政、行法治。現在東方殷商舊民仍未安定下來,我們雖然很努力,但他們仍未認同周朝,依舊留戀殷商。這是上天的考驗,我們不要心懷怨恨。無論殷商遺老舊民的罪行大小多少,我們都應按照前面所說的原則處理,對重犯處以重刑,也不必歉疚,這是他們應受的懲罰,況且那些罪行已經嚴重到上達天聽。”

周王說:“哎,康叔,你去東方做最艱苦的工作,要保持恭敬心,不要發牢騷。要依法治國,遠離旁門左道,不要讓歪理學說和非法行政掩蓋了你的誠心。要勤施德政,多為民眾謀幸福,送實惠,讓他們共用社會發展成果,以獲取民心,積累功德。要立足長遠謀劃治民之道,使民眾安享太平,如此便可減少過失,永絕亡族滅種之患了。”

周王說:“哎,康叔呀,現在你年輕,要知道你治理東方,乃至周朝治理天下,雖然符合天命,但天命無常,會因我們治理不善而改變,你要深刻認識這一點!要想長治久安,就要謹慎恭敬,虛心聽取各方意見,集思廣益,盡心盡職。治理之道,要以民生安康為目標。”

周王最後說:“好吧康叔,出發吧!不要丟掉謙虛恭敬的作風,不要忘記我的告誡教導。好好治理殷地殷民吧,你們將國祚綿長,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