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孔門四科之正,出古典學術之新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9-04

微信图片_20220904151357.jpg

圖片說明:8月27日下午,《文脈尋根:重新發現中國文化》新書發佈會在北京東城雪蓮亮點文創園舉行。

會議由六經書院主辦,華齡出版社、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協辦。

會上翟玉忠老師作了題為《守孔門四科之正,出古典學術之新》的主旨演講,介紹了我們如何打破諸子邊界開創中國古典學術體系的,及其現實意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守正出新”、“返本開新”……

這些針對中國文化的方針人們耳熟能詳,直到今天,還不時出現在各類媒體上。

但對於什麼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如何“守正”、“返本”,又如何“出新”、“開新”,卻常常是筆糊塗賬,眾說紛紜。

過去20年,我們是如何找到中國文化的正源,又是如何開出全球化時代新聲的呢?關鍵是我們把握住了天下為公、人民立場的基本宗旨。無論是兩漢經學,還是宋明理學,只要它們站在大資本一邊,違背了天下為公的準則,損害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就要反對它、超越它。

這使我們較快找到了中國文化的正源——以孔門四科為代表的經學和子學。經學即孔門四科中的文學,子學涵蓋了孔門四科中的德行、政事、言語三科。經學是源,子學是流。所以《漢書•藝文志》說諸子是“六經之支與流裔”。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為鑄造民族共識,貶抑諸子百家,獨為經學開利䘵之途。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政策割斷了中國文化的源與流,導致經學迅速繁瑣化、玄學化和傳經之家儒學獨大。結果經學逐漸失去了理論生機,成為一潭死水,儒學獨尊影響至今——21世紀還有很多人將儒學等同于中國文化本身!

我們所做的,是將經、子重新連接起來,打破諸子壁壘,重建了中國古典學術體系。比如我們打破墨家與名家壁壘,重建了中國古典邏輯學體系;我們打破法家與道家壁壘,重建了中國古典政治學體系;打破經學與子學的界線,重建了中國古典經濟學體系……

這是過去2000年沒人做過的。從西漢末年劉向、劉歆父子領銜整理國家圖書,建立中國本土學術體系開始,學人都是按“書”來分類的。比如墨家核心經典《墨子》,是墨子本人及其後學的思想結晶。但墨家不僅研究守城,講兼愛、非攻等等,它還有專門研究中國古典邏輯學的《墨辯》六篇,包括《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西晉魯勝在《墨辯注•敘》中說“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我們研究中國古典邏輯學名學,不研究墨家,就不會知道公孫龍這些名家是如何用論題推理的,就會誤解他們是在詭辯。

研究中國文化,不能再以分家的“書”為核心,而要以研究內容“學”為核心。從“讀書”到“求學”,是我們研究中國文化開創的新路線,也是我們能夠出新、開新的重要原因。

微信图片_20220904151403.jpg

中國古典學術大廈拔地而起,在技術上解決了清末民初西學大規模湧入以來,學者們發現的“中國古代的學術從沒有編成系統的記載”的問題。當時學人的解決方案是“以西格中”,將中國活生生的文化體系史學化、僵屍化、材料化,用西方諸學科野蠻肢解。1918年,蔡元培在為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所作的序中說:“中國古代學術從來沒有編成系統的記載。《莊子》的《天下篇》,《漢書•藝文志》的《六藝略》《諸子略》,均是平行的記述。我們要編成系統,古人的著作沒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學史。所以非研究過西洋哲學史的人不能構成適當的形式。”

歷史證明,那條路線是失敗的,它導致國人意義世界的喪失,失魂落魄——今天學人一談到選舉,已經到了只知西式民主票選,根本不知中國有四五千年的選舉經驗——史書中的“選舉志”“選舉典”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

以經學為源、子學為流的孔門四科,代表了夏商周三代王官學的精華,也是中國“天下為公”生生不息發展路線(大道)的精華。我們“守孔門四科之正,出古典學術之新”不僅要復興中國文化,為國人構築安身立命安邦治國之本,我們還要參與到新時代、新世界的創造中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果用一個字概括中國文化的本質,可以稱之為“公”。“公”不僅包括強大的國有經濟,還包括從王官學到政府教化責任等方方面面。這與西方自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就根深蒂固的私有觀念截然不同。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大衛•格雷伯談到羅馬人的財產觀念時說:“羅馬法確實堅持認為財產的基本形式是私有財產,而私有財產是所有者用他的財產做任何想做之事的絕對權力。12世紀的法理學家將其限定為3個原則:usus (對物體的使用)、fructus (成果,即享用這個物體的產品)和 abusus (這個物體的濫用或銷毀)。”(大衛•格雷伯:《債:5000年債務史》,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93頁。)

今天,資本主義已將私有財產和自由企業神聖化,資本近乎壟斷一切——資本增值的原始動力要求不斷擴大生產、擴大市場,這成為當代世界不斷刺激欲望,刺激消費的總推手。結果是人類內心的失衡與分裂,社會的失衡與分裂,生態的失衡與分裂。危機四起,痛苦不安的現實不斷警示世人,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屹立5000年的中華禮義文明,站在天下為公的立場上,節制欲望、節制資本、節制消費,以維繫人類自我、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必將成為文明的新型態,為世界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思想動力。

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經濟基礎上啟動了天下為公的治道,代表士紳地主利益的宋明理學,代表壟斷資本利益的現代西學,都成了失去依附的“遊魂”,儘管儒學獨尊和西學獨尊勢力仍十分強大!但它們退出歷史舞臺是不可避免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醒悟,放棄5000年中華文明、放棄5000年中華學術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猶如拋棄希臘、羅馬政體解釋西方民主,本質上是荒唐的,也註定是徒勞的。

從天下為公的三代政教,到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到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文明新範式,我們能看到一條從中華遠古通向人類未來的文明血脈,這是中華文化獻給世界人民的最寶貴財產——它廢私立公!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