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7-27
經義:
在中國文化中,周公是作下級者(臣)的榜樣。《金縢》將周公忍辱負重,舍己奉公,忠於國家的精神躍然紙上——也只有周公這樣的人,才能將江山社稷託付給他。
就單個王朝來說,商朝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王朝,曆十七世約六百年的時間,可以用根深柢固來形容商人的政治基礎。地處西部邊陲的周人戰勝商人後,政治形勢極為不穩固。克商第二年,剛剛取得政權的武王又身染重病,這是對周人的巨大打擊。難怪周公要用生命代替周武王去死,因為他明白,繈褓中的成王根本不足以領導一個國家,沒有周武王,群龍無首的周王朝很可能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儘管此次武王重病有所好轉,但他還是很快去世了。此時只有長期輔佐武王,“用事居多”的周公站出來才行。他明白自己位高權重,功高蓋主意味著什麼。當兄弟們都開始反對自己的時候,周公告訴重臣太公望和召公奭:“我之所以不得不代成王攝行國政,是擔心天下反叛周室,那樣我將無法向太王、王季、文王等先王交代!經過艱苦努力三王開創這份基業,到今天才算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為了完成周的大業,我才這樣做啊!”《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早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
三千年後,晚清名臣林則徐寫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不正是三千年前周公的心聲嗎?這是不朽的忠魂,我中華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
漢朝人說:做皇帝的要效法夏禹、商湯、文王,當丞相的要效法周公,推行治國學術方法的要效法孔子,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夫為君者法三王,為相者法周公,為術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鹽鐵論•刑德第五十五》)
漢武帝臨終前,認為霍光可以被委以社稷,專門讓人畫了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像賜給霍光,希望他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漢書•霍光傳》記此事說:“(武帝)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不諱,死的婉辭——筆者注),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金縢》十分重要,因為它有太多神話色彩,所以從宋代程頤開始,就不斷有學者懷疑其真實性。明代學者王廉作《<金縢>非古書》一文,從五個方面論證《金縢》為後世偽書,比如說周公是大聖人,絕對不會如後世僧道那樣祭天作法,更不會以威脅的口吻對先王說話。他說:“死生有命,周公乃欲以身代武王之死,使周公而然,則為不知命矣。且滋後世刲股(刲股,kuī gǔ,割大腿肉。割股療親,古以為孝行;割股祭祀,則表示崇敬之至——筆者注)醮(醮,jiào,指僧道設壇祭神——筆者注)天之俗,周西元聖,豈其然乎?又曰:‘今我即命於元龜,爾其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夫人子有事于先王而可以珪璧要之乎?使周公而然,非達孝者矣!”(程敏政編《明文衡》第九)
王廉不知道,周公的作法和口氣是典型的薩滿巫術行為。早期人類普遍認為死生、疾病為某種靈力所致,這種力量可以互相滲透、感通,特別是在直系親屬之間,這就是為什麼巴西印第安人部族波羅羅人嬰兒有病時,父親也吃病兒藥的原因。在筆者的河北老家,至今還有“借壽”風俗,認為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壽命借給別人,特別是至親。
研究經學需要全球視野。現代民族志資料為我們打開了理解早期人類思維方式的大門,這是王廉時代不可能具備的條件。
經文:
武王既喪,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
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語譯:
滅商後沒幾年,周武王就去世了,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攝政輔佐成王。被分封于東方震懾商朝遺民的管叔等人卻在國內散佈謠言說:周公將做不利於成王的事情,發動政變自己稱王。周公向太公、召公解釋說:“成王年幼,政權又不穩定,如果我不攝政,國家會有滅亡的危險。果真如此,我無以告慰先王在天之靈。”周公統帥軍隊東征,平定管叔等人發動的叛亂,東征第二年,管叔等叛亂者得到應有的懲罰。此後,周公專門創作《鴟鴞》詩,吟詠雌鳥為避開貓頭鷹的襲擊保護幼雛,表明己心。周成王雖然沒有因為流言進一步責備周公,但兩代中央領導集體的矛盾並沒解決。
有一年秋天,莊稼已熟,豐收在望。就在收割之前,卻發生了災害天氣。狂風暴雨伴隨著雷電,吹倒了莊稼,大樹也被連根拔起。周公和成王兩代中央領導集體之間的矛盾因為自然災害被放大,國人陷入政治巨變的恐慌,因為周公統帥的東征軍隊即將回師鎬京。周成王決定考察周公的忠心,然後進行占卜以制定下一步策略。如何考察周公呢?成王和王公大臣們想到了周公曾以自身為人質代替周武王赴死的占卜事件,他們穿上正規禮服,查閱金縢之書,果真找到周公禱告以自己的死換取武王康壽的冊書。太公、召公和成王又詢問內史官及參與此事的官員。內史官們回答:“周公以自身為質替代周武王去死這事確鑿無疑,只是當初周公要求我們保守秘密,不要公開。”
成王瞭解到真相,手捧冊書,對周公的疑慮頓然冰釋,因慚愧而流涕說:“不要占卜了。長期以來,周公一直在為國家辛勞,我年幼無知不能理解他的苦衷。現在因為災害天氣,我們得以親睹冊書,理解了周公,這是上天要彰顯其功德。待他東征返回之時,我必須親自出城迎接,這符合國家的禮儀規定。”
不久,周公東征凱旋。成王出鎬京,至遠郊,迎接周公。此時突然天降喜雨,風向也變了,倒伏的莊稼又被風吹得直立起來。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將曾經被狂風吹倒的樹木扶直並培土加固。這一年大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