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主體是“周孔之道”,而非“孔孟之道”(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7-26

經義:

幾次赴山東曲阜講學,幾次參觀曲阜周公廟。

流連於院落東西“制禮作樂”牌坊和“經天緯地”牌坊之間,我久久不願離去。

相對于孔廟,周公廟顯得過於冷清。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理解孔子夢寐以求的周公了,更難以理解何為“制禮作樂”,何為“經天緯地”。

連趙本山在小品裡都大談“孔孟之道”。很少人知道,宋代以前人們習慣于將周公與孔子並稱,孔、孟並稱是宋以後才有的事。所以嚴格地說,中國文化主體是代表夏商周三代文明精華的“周孔之道”,而非“孔孟之道”。

司馬遷也是受周公、孔子的激勵,發揚文明教化,為萬世太平奠基而作《史記》的。他的父親司馬談曾告訴他:“自周公死後,經過五百年才有了孔子。孔子死後,到今天也有五百年了,有誰能夠繼續在太平聖明的時代修正《易傳》,續寫《春秋》,探求《詩經》《尚書》《禮記》《樂經》諸經的根本呢?”司馬談是將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所以才囑之諄諄!《史記•太史公自序》開篇:“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西元59年, 漢明帝親自上陣,率領群臣在全國範圍內祭祀周公、孔子。在漢人心目中,孟子同荀子、韓非子一樣,不過是諸子之一,不可能與周公、孔子相提並論。《後漢書•禮儀志上》:“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帥群臣躬養三老、五更於辟雍(辟雍,本為周天子所設大學,東漢以後歷代設有辟雍——筆者注)。行大射之禮。郡、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

如果說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那麼將周代制度完善並鞏固下來的,則是周公。這一制度經孔子承啟,直接影響中國長達三千多年。孔子整理的六經,皆源于周代王官之學。難怪孔子感歎:“周監(監通“鑒”,借鑒——筆者注)于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篇》)

年邁的孔子仍對周公制禮作樂的經天緯地功勳難以忘懷,他也發願像周公那樣在戰亂不已的春秋時代恢復太平秩序,儘管孔子不知道,他身後是一個更加混亂的戰國時代。他說,我衰老得太厲害了!已經好久沒再夢見周公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篇》)

不錯,周公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本篇中也記述,在東征凱旋的路上,周公專門創作一首《鴟鴞》給周成王,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收錄周公的詩作多篇。更重要的是,周公是一位創立一代制度的偉大政治家。武王打下了天下,坐穩天下的卻是周公——這就是周公的制禮作樂。周武王在戰勝商人的第三年左右就患重病去世了,當時成王年幼,周公不得不攝政穩定大局。

西漢伏生《尚書大傳》總結周公攝政的貢獻時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作禮樂,七年致政成王。”是說在成王繼位初期,武王的兩個兄弟管叔、蔡叔,與紂王之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周公第一年制止住了叛亂蔓延,控制住了局面;第二年平定武庚他們的叛亂;第三年又平定了東夷奄的叛亂;第四年分封弟弟康叔為衛君,令其管理殷墟附近的商朝遺民;第五年為加強對東方的控制,營建洛邑為東都;第六年建立了較完整的國家制度體系。第七年將權力交還給成王,結束攝政。

參閱有“周公遺典”之稱、記載西周官制的《周禮》,我們就知道西周制度的現代性與先進性——那是一種建立在天下為公基礎上的現代法制化官僚制度!

目前有兩個版本的《金縢》,除了《今文尚書》中的本篇,還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中的《金縢》,原竹簡背面有篇題:“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竹簡版《金縢》是戰國時流傳的另一個版本,文字多有不同。傳世本《金縢》經過歷代經師整理,顯得更有可讀性,也更完整。

經文:

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周公曰:“未可以我先王。”公乃自以為為三壇同墠。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於元龜,爾許我,我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bǐng)璧與珪。”

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是吉。公曰:“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公歸,乃納冊于金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語譯:

滅商後的第二年,周武王身患重病,十分痛苦。太公、召公說:“讓我們恭敬地為天子疾病占卜一下可否?”周公說:“可以,但占卜時不要提出過分要求,不要讓歷代先王為難。”周公決心以自己的死換取周武王的痊癒。在祭祀場上築起三座祭壇,分別是西周先王古公、王季和周文王,祭壇位於祭場的南部,北向。周公面朝祭壇站立。祭壇上供奉著玉璧,周公捧持著玉珪,向三王祝告。

內史官把周公禱告時的祝辭寫在典冊上,祝辭說:“你的長孫患了重病,如果三位先王于天庭身體不適,需要後代前往侍奉的話,那就讓我姬旦代替你們的長孫吧。我秉性柔順、伶俐乖巧、多才多藝,能在天庭侍奉好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如我多才多藝,不具備侍奉鬼神的能力。他承擔了上帝賦予的使命,正在征服天下四方。因為他能夠讓你們子孫的國家在人間更加強大,所以天下萬民都敬畏他。哎,武王承擔著上帝的使命,千萬不要因為疾病而導致使命中斷,只有西周發展強大起來,歷代先王在天之靈才能永遠會享受子孫們的祭祀。現在通過占卜獲得先王的旨意,如果先王答應我的請求,我會佈置好玉璧和玉珪等禮器,死去回到先王身邊。先王如果不答應我的請求,我會把玉璧和玉珪等禮器重新收藏起來。”

於是在三王祭壇前各放一龜進行占卜,占卜結果都是吉兆。又查閱占卜檔案,與類似的兆象對比,也都是吉兆。周公說:“都是吉兆,武王的疾病沒事的。我從三王那裡剛受命,要國家的長久。這是我國最重要的事情,三王十分重視武王的健康,武王健康最有利於國家發展。”周公返回後,便將占卜祝辭的書冊保存在用金線封緘的櫃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身體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