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的根本治國大法,令人驚歎的文化奇跡(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7-03

經義: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政治中心,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故宮分兩大部分,中央政府的辦公區域外朝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內廷。

參觀雄偉的故宮建築群,我們會看到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中,都懸掛著匾額:太和殿為“建極綏猷”匾;中和殿額題“允執厥中”;保和殿匾額寫的是“皇建有極”。

這些匾額代表了20世紀以前中國人對自身政治的基本認識:國家建立一個超越特殊利益集團,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強大中央政府——這些觀念在《尚書•洪范》中得到了完整闡述,保和殿上的“皇建有極”幾個字即來自《尚書•洪范》第五條《皇極》開篇的“皇建其有極”。

如果說《尚書》是“政書之祖,史書之源”,那麼《尚書•洪范》則是整個《尚書》之核心,“皇極”又是《洪範》的核心,它闡明了中國政治的基本特點。

《洪範》如此重要,在先秦文獻中稱引次數達十九次。《洪范》是商末重臣箕子所傳的治國根本大法,漢以前多被稱為《商書》,如《左傳》中的《文公五年》《成公六年》《襄公三年》三篇都稱之為《商書》,可見這是春秋時代的共識——漢代今文家才將之列入《周書》。

這當是因為周史官所記的緣故。《洪範》幾乎通篇用韻,且用韻細節上與西周用韻完全相合,所以其最初文稿源於西周當沒有問題。只是由於今人不掌握商代用韻情況,所以無法確定它是否成文于商代。(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209-1210頁)

但從本節記載看,《洪範》實源於更早的夏禹時代,成熟于商代、周代,是三代共尊的治國大法——如果我們考慮到其治國原則直到清末還為國人所尊奉,那麼它是中國人四千年一以貫之的治國大法!這是怎樣令人驚歎的文化奇跡啊。

事實上,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想真正瞭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特色”,也離不開《尚書•洪范》。因為今天國家依然強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據西漢孔安國的傳文:“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敘。”可知本篇和《管子•四時第四十》《管子•輕重己第八十五》一樣,都是以洛書之圖配以文字,用以說明治國大法——洛書中間的“五”同和氣有關,這與第五“皇極”大中之道是相通的,都代表中和之氣;同洛書數一樣,“九疇”相鄰的兩條也呈陰陽對應關係。“初一五行”和“初二五事”與五行學說中的物象、人事對應,“次三農用八政”和“次四協用五紀”是治國的九種重要政務,“次五建用皇極”和“次六乂用三德”都與治國基本原則有關;“次七明用稽疑”和“次八念用庶征”都與決策、徵兆有關。”

《漢書•五行志》認為“初一”至“次九”這65字是洛書經文,“凡此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所謂天乃錫(通“賜”——筆者注)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南宋學者蔡沈(1167~1230年)因此製成“九疇本洛書數圖”,只是沒有畫出“皇極”,我們錄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image.png

圖片說明:“九疇本洛書數圖”。(圖片來源:蔡沈:《洪範九疇數》第一帙)

經文: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zhì)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bì])洪範九疇,彝倫攸。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用六極。”

語譯:

周文王稱王第十三年,也就是武王滅商後第二年,向殷商遺老箕子諮詢治國之道。他對箕子說:“哎,箕子,我認為上天保護天下眾生,讓他們和諧生活在一起,不知治國常理為何?”

箕子說:“聽說以前鯀採用堵塞之法治理水患,違背天地萬物規律,上帝因此憤怒,沒有將九種治國大法告訴鯀,因為不懂以常典治國,社會陷入動盪。鯀也受到懲罰,死於流放中。大禹繼承父鯀的事業,繼續治理水患。因為大禹治水尊重五行運動規律,上天便將治國理政的九類大法賜給他,大禹用九種大法治理國家,社會和諧。”

“第一,正確認識水、火、木、金、土各類事物的規律;第二,從貌、言、視、聽、思五個方面下真功夫,提高能力和智慧;第三,盡力做好關係國計民生的八項政務,包括糧食、物資、祭祀、基建工程、教育、司法治安、諸侯朝覲、武裝力量等;第四,綜合運用年、月、日、星辰、曆法五種計時方法;第五,明確治國理政的最高準則;第六,適當運用三種治理方式;第七,正確運用蔔筮處理有疑難的重大決策;第八,深刻認識各種徵兆的政治意義,以調整治理行為;第九,用五福勸人向善,用六極戒人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