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民至上、江山社稷至上——微子的大忠(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6-07

經義:

前面說過,夏商周是歷史上三個並列的族群。周人滅商後,武王將殷遺民封給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讓自己的兩個弟弟管叔鮮和蔡叔度輔佐他。武王死後,三人乘機作亂,發兵進攻成王和周公。周公奉命誅殺了武庚,並讓微子代替武庚重新立國于宋,作為殷室後嗣繼續商宗廟的祭祀。

為何周人選擇微子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微子知道天命之所歸,明白商的滅亡已無法挽回。武王滅商後,微子曾兩手反綁,嘴裡銜著玉璧,他的大夫穿著孝服,士抬著棺材,去見武王。見面後武王親自解開他的捆綁,接受玉璧,還舉行掃除兇惡之禮,燒掉他的棺材,並命令他恢復原職。《左傳•僖公六年》記載西元前654年許僖公見楚成王時:“蔡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于武城。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楚子問諸逢伯,對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啟如是。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複其所。’楚子從之。”

微子一向以仁愛賢能著稱,所以殷遺民都十分愛戴他。《史記•宋微子世家》上說:“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愛之。”

殷遺民世代以商人自居,孔子的先人來自宋國,也是殷人,他心裡一直念念不忘這一點。臨死前七天,孔子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那是殷人的停棺之處,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於是對弟子子貢說:“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從不輕易許人以仁,卻說出逃的微子和死於進諫的比干一樣是仁人。因為微子識天命、知大勢,離開了剛愎自用的商紂王,為殷人保存了香火。《論語•微子篇》記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面對個人的榮辱安危,微子將國家人民,江山社稷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這是真正的仁和忠,一種超越生死的大仁、大忠!

在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王位的過程中,管仲和召忽輔佐的公子糾失敗,公子糾為魯莊公所殺,召忽為盡人臣之節自殺身亡。但管仲卻沒有這樣做,齊桓公擔心管仲不會忠於自己,深知管子的鮑叔回答,管仲並不是為君主個人才沒有二心的,而是因為先人和國家的緣故。“(管仲)非為君也,為先君與社稷之故。”(《管子•小匡第二十》)

孔子因此認為管子和微子一樣,是真正的仁人。子路認為管仲不自殺違背君臣之道,不是仁人,孔子告訴他:“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篇》)

子貢也曾懷疑管仲的做法。孔子解釋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統一匡正了天下,百姓現在還享受著它的好處。沒有管仲,我們恐怕要如夷狄一樣,披頭散髮穿左開襟的衣服了。管仲怎會像小老百姓那樣守著小信小節,在山溝裡自殺而不求聞名於天下呢?《論語•憲問篇》:“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一平天下、救民于水火,重建天下秩序才是管仲的仁德啊!

微子之後兩千年,北宋范仲淹如是稱讚寇准:“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動,卻戎狄,保宗社,天下謂之大忠。”(《範文正公文集》卷八)

超越君王和臣下的個人私利,超越生死,大公無私的大仁、大忠才是中國人的精神底色!

經文:

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我祖厎(dǐ)遂陳於上我用沉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guǐ)。卿士師師非度。凡有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為敵仇。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殷遂喪,至於今!”

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吾家耄(mào)遜於荒?今爾無告予,顛隮若之何其?”

語譯:

微子啟這樣說:“父師、少師呀,我們商朝難道再也沒法治理好天下了嗎?過去先王商湯能夠建功立業,而如今商紂王卻沉湎酒色,敗壞先王功業。現在商朝官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在為非作歹。卿士百官不守法度,各種違法犯罪者不能繩之以法。下層百姓共同反對我們,成為國家的敵人。商朝大概快要滅亡了,我們好像在大河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知道渡口在哪裡,更看不到河岸。到今天這個地步,商朝真沒有希望了。”

微子啟繼續說:“父師、少師呀,我將要離開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在外終老天年。此時此刻,你們對我有何建議?我們商朝就要滅亡了,我到底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