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2-06-03
【經】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左】二年春,諸侯城楚丘而封衛焉。不書所會,後也。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入自顛軨(líng),伐鄍(míng)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裏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先書虞,賄故也。
【公】孰城?城衛也。曷為不言城衛?滅也。孰滅之?蓋狄滅之。曷為不言狄滅之?為桓公諱也。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穀】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
【經】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公】哀姜者何?莊公之夫人也。
【穀】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經】虞師、晉師滅下陽。
【公】虞,微國也,曷為序乎大國之上?使虞首惡也。曷為使虞首惡?虞受賂,假滅國者道,以取亡焉。其受賂奈何?獻公朝諸大夫而問焉,曰:“寡人夜者寢而不寐,其意也何?”諸大夫有進對者曰:“寢不安與?其諸侍禦有不在側者與?”獻公不應。荀息進曰:“虞、郭見與?”獻公揖而進之,遂與之入而謀曰:“吾欲攻郭,則虞救之,攻虞則郭救之,如之何?願與子慮之。”荀息對曰:“君若用臣之謀,則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爾,君何憂焉?”獻公曰:“然則奈何?”荀息曰:“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則寶出之內藏,藏之外府,馬出之內廄,系之外廄爾,君何喪焉?”獻公曰:“諾。雖然,宮之奇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宮之奇,知則知矣,雖然,虞公貪而好寶,見寶,必不從其言,請終以往。”於是終以往,虞公見寶,許諾。宮之奇果諫:“《記》曰:‘唇亡則齒寒。’虞、郭之相救,非相為賜,則晉今日取郭,而明日虞從而亡爾,君請勿許也。”虞公不從其言,終假之道以取郭,還,四年,反取虞。虞公抱寶牽馬而至,荀息見曰:“臣之謀何如?”獻公曰:“子之謀則已行矣,寶則吾寶也,雖然,吾馬之齒亦已長矣。”蓋戲之也。夏陽者何?郭之邑也。曷為不系于郭?國之也,曷為國之?君存焉爾。
【穀】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經】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
【左】秋,盟于貫,服江、黃也。
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虢公敗戎于桑田。晉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陽不懼,而又有功,是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必易晉而不撫其民矣,不可以五稔(rěn)。”
【公】。江人、黃人者何?遠國之辭也。遠國至矣,則中國曷為獨言齊、宋至爾?大國言齊、宋,遠國言江、黃,則以其餘為莫敢不至也。
【穀】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
【經】冬十月,不雨。
【公】何以書?記異也。
【穀】不雨者,勤雨也。
【經】楚人侵鄭。
【左】冬,楚人伐鄭,鬥章囚鄭聃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