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不可“奪人之善”(《韓詩外傳·卷八•第十七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9

經義:

“奪人之善”是一種不好的品行,以至於孔子說其“無後”,這是對人的一種嚴厲譴責。文中所述的事件,當然很難征信,不妨將它看成一則故事來讀。從中吸取教訓就可以了。伯宗如果以實際的情況來回答晉君的提問,那麼最多是顯得自己對這種事情的知識不夠,對自己的德行並沒有損害,況且如果那個推車人是個賢者,倒可以向國君推薦,自己也不失薦賢之名。如果是為了自己的虛名而掩蓋事實真相,那麼對於自己的名聲倒是一個很大的損害,因為這樣的事遲早會為人所知。

經文:

梁山崩,晉君召大夫伯宗。道逢輦者,以其輦其道。伯宗使其下,欲鞭之。輦者曰:“君趨道豈不遠矣?不知事而行,可乎?”伯宗喜,問其居。曰:“人也。”伯宗曰:“子亦有聞乎?”曰:“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是以召子。”伯宗曰:“如之何?”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伯宗將如之何?”伯宗私問之。曰:“君其率群臣素服而哭之,既而祠焉,河斯流矣。”伯宗問其姓名,弗告。伯宗到,君問,伯宗以其言對。於是君素服率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河斯流矣。君問伯宗:“何以知之?”伯宗不言受輦者,詐以自知。孔子聞之曰:“伯宗其無後。人之善。”《詩》曰:“天降喪亂,滅我立王。”又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語譯:

梁山崩塌了,晉國國君召見大夫伯宗,伯宗在路上碰見了一個推車的人,把他的車傾

倒在路上。伯宗讓他的車右下來,要用鞭子打這人。推車的說:“您這樣趕路豈不是很遠嗎?不如走捷徑。”伯宗很高興,問他居住在哪里。推車人回答說:“我是絳地的人。”伯宗問:“你聽說了什麼嗎?”推車人回答說:“梁山崩塌,將黃河堵塞起來,水已經三天沒有流動了,所以國君要召見您。”伯宗說:“怎麼辦呢?”推車人說:“上天產生出來的山,上天讓它崩塌;上天產生出來的河,上天讓它堵塞。您能夠對它們怎麼樣?”伯宗私下裏再問他。推車人說:“國君率領群臣穿著素色的衣服到那裏去哭泣,然後再舉行祭祀,河水就會流動了。”問他叫什麼名字,他沒有告訴伯宗。伯宗到了晉君那裏,晉君問他這事怎麼辦,伯宗用推車人告訴他的方法回答。於是晉君穿起素色服裝,率領群臣去哭泣,然後舉行祭祀,河水就流動了起來。晉君問伯宗:“你是怎麼知道的?”伯宗不說這是從推車人那裏得知的,假裝是自己本來就知道。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之後說:“伯宗會沒有後代,搶奪別人的善事。”《詩經》上說:“上天降下災禍,消滅了我們所立的君王。”又說:“畏懼天的威嚴,這樣才能保住國家。”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