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德行智慧深不可測(《韓詩外傳·卷八•第十四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8

經義:

孔子的道德,在孔子弟子看來,怎麼稱讚也不為過,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曾經有過一段稱頌孔子的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對於子貢來說,孔子之道譬如天地一樣高明博厚,如江海一樣浩淼無垠,學者不過取其所需,而不知其深廣。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讚頌當然都是真誡的,也可以見得孔子何以能夠成為“萬世師表”,直至今天還受到人們的景仰。

經文:

齊景公謂子貢曰:“先生何師?”對曰:“魯仲尼。”曰:“仲尼賢乎?”曰:“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聖何如?”子貢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聖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杓,就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曰:“臣賜何敢甚言?尚慮不及耳。臣譽仲尼,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亦明矣。使臣不譽仲尼,譬猶兩手泰山,無損亦明矣。”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

《詩》曰:“綿綿翼翼,不測不克。”

語譯:

齊景公問子貢說:“您的老師是誰啊?”子貢回答說:“是魯國的仲尼。”齊景公問:“仲尼是個賢人嗎?”子貢回答說:“他是個有聖德的人,何止是賢人呢?”齊景公笑著說:“他的聖德是怎麼樣的呢?”子貢說:“不知道。”齊景公變了臉色說:“一開始說他是聖人,現在又說不知,這是為什麼呢?”子貢說:“我一生頭上都頂著天,也不知道天有多高;一生腳踏著地,也不知道大地有多麼博厚。至於我侍奉仲尼,就好像渴的時候拿起水壺和勺子,到長江大海那裏去飲水,喝飽了就離開了,又哪里知道長江和大海有多深呢?”齊景公說:“先生對於仲尼的稱譽,大概有點太過分了吧?”子貢說:“我哪里敢說過分的話呢?還擔心說得不夠呢。我讚美仲尼,就好像是兩手捧著土,將它附著到泰山上,很顯然不會給它增加些什麼。即使我不讚美仲尼,也好像是用兩手從泰山上扒些土下來,對它也不會有所損失的。”齊景公說:“好啊,難道真是這樣嗎!好啊,難道真是這樣嗎!”

《詩經》上說:“連綿不斷聲勢壯盛,無法推測也無法勝過。”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