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氣則生,失氣則死(《韓詩外傳·卷八•第二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6
經義:
本章所說的是怎麼樣“保身”的道理,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而做的。富貴安榮、為人所稱譽,一方面可以使得身體安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心理上得到滿足。但是文中將身體中最寶貴的歸結為“氣”,這種氣大概也就是人的氣息,人沒有了氣息,便不會存活了,但是這種氣息既非五穀,也非金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與其去追求富貴尊榮,與其去追求虛名薄譽,還不如好好地養好自己的“氣”,因為那些都是外在的,“氣”卻是內在的。
經文:
人之所以好富貴安榮,為人所稱譽者,為身也;惡貧賤危辱,為人所謗毀者,亦為身也。然身何貴也?莫貴於氣。人得氣則生,失氣則死。其氣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於人也;非繒布五穀也,不可
《詩》曰:“
語譯: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富貴安樂光榮、被別人所讚譽,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厭惡貧賤危險侮
辱、被別人所譭謗,這也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但身體之中最寶貴的是什麼呢?沒有比氣更寶貴的。人得到了氣就能生存,沒有氣就會死亡。這種氣不是黃金絲帛、珍珠寶玉,不能夠從別人那裏求來;不是布匹和糧食,不能夠買來。在我身體之中,不可以不慎重。
《詩經》上說:“明白而又懂得道理,才能保護好自己。”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