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賢人的比賢人更賢能(《韓詩外傳·卷七•第二十四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4

經義:

薦賢的行為,正如孔子所說,具備了“智、仁、義”三種內涵。識賢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國君如果能夠識得賢人,國家便已經治理好了一半;識得賢人而能夠推薦他,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為很多大臣都嫉賢妒能,生怕他人超過自己,能夠這樣去做,一定有仁厚的心胸,為國家謀大利。因此孔子說鮑叔、子皮是國家的“大臣”,的確是很有道理的。

經文:

子貢問大臣。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子貢曰:“否。齊有管仲,鄭有東里子產。”孔子曰:“產,薦也”子貢曰:“然則薦賢賢於賢?”曰:“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語譯:

子貢問大臣應該是什麼樣子。孔子說:“齊國有鮑叔,鄭國有子皮。”子貢說:“不是。齊國有管仲,鄭國有東裏子產。”孔子說:“管仲是鮑叔推薦的,子產是子皮推薦的。”子貢說:“這樣的話,推薦賢人的比賢人更賢能?”孔子說:“知道誰是賢人,這是有智慧;推薦賢人,這是有仁德;提拔賢人,這是有道義。有這三種美德,能夠再給他添加上什麼呢?”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