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於善者,自進之階(《韓詩外傳·卷七•第二十三章》) ​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4

經義:

程本號為一名賢者,但是據其所言,似乎並不那麼有賢德,甚至對於南假子還有些刻薄。因為鱺魚像人形而不吃它,這當然是“物傷其類”的一種表現,如果再進一步,就相當於孟子所說的“君子之於禽獸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本是一種培養善性的方法,程本的話,可謂是阻人之善了。所以南假子說:“比於善者,自進之階;比於惡者,自退之原也。”倒是可以作為修德進善的格言。

經文:

傳曰:南假子過程本,本子為之烹鱺魚。南假子曰:“吾聞君子不食鱺魚。”本子曰:“此乃君子食也,我何與焉?”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比於善者,自進之階。比於惡者,自退之原也。且《詩》不雲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豈自比君子哉?志慕之而已矣。”

語譯:

古書上說:南假子去拜訪程本,程本烹鱺魚給他吃。南假子說:“我聽說君子是不吃鱺

魚的。”程本說:“君子是不吃的,但是和你有什麼關係呢?”南假子說:“和比自己高明的人相比,是為了增廣自己的道德;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會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狹隘。和好的相比,是自己進步的階梯;和壞的相比,是自己退步的原因。況且《詩》中不是已經說了嗎,‘高山就仰望它,大路就在上面行走。’我難道是自比為君子嗎?不過是心中仰慕他們罷了。”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