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者順道而行,公平無私(《韓詩外傳·卷七•第二十一章》)

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23

經義:

本章裏所說的兩件事情都是和大臣的正直有關的。正直的大臣所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柳莊諫衛獻公,可以說是為了整個朝廷著想,使衛獻公能夠有一個公平無私的明君形象;史魚臨死之際,還不忘為國家推薦人才,去除奸惡,這些都是一個忠於國家的大臣所應該做的事。

經文: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20220523131521-d04g6.jpg行。昔衛獻公出走反國,及郊,將邑於從者而後入。太史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負羇縶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國而有私也,無乃不可乎?”於是不班也。柳莊正矣。昔者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死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貴之,而退彌子瑕,從殯於正堂,成禮而後去。生以身諫,死以屍諫,可謂直矣。

《詩》曰:“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語譯:

正直的人遵循著道義而做事,遵循著道理而說話,公平沒有私心,不因為安定就放肆自己的志意,不因為危險就改變自己的操行。以前衛獻公逃亡之後回國,到達國都城郊的時候,將要賜爵邑給跟隨自己流亡的人,然後再進入。太史柳莊對衛獻公說:“如果大家都留下來守衛國家,那麼誰背著馬絡韁繩跟隨您呢?如果都跟隨您逃亡,那麼誰來守衛國家呢?您一回來就有私心,這樣大概不可以吧?”於是就沒有頒賜爵邑給跟隨他的人。柳莊可以說是正直的。以前衛國的大夫史魚生病,快要死了,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和國君說過蘧伯玉的賢能,但沒有能夠讓他在朝廷裏得到任用;我也對君王說過彌子瑕的不賢,但是不能夠讓君主把他斥退。做人大臣的,活著的時候不能夠推薦賢人做官,把不賢的人斥退,死了以後不應該在正堂辦理喪事,把我的屍柩放在內室裏就行了。”衛君來弔喪,看到這種情形,就問其中的緣故,史魚之子把父親的話對衛君說了。衛君急忙召來蘧伯玉,讓他做高官,把彌子瑕免職,讓史魚的靈柩放在正堂,按照禮儀辦理喪事,然後才離開。活著的時候親自向君王進諫,死了以後還用屍體來勸諫,可以說是正直了。

《詩經》上說:“認真地辦好你的本職工作,愛好這個正直的人。”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