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立堯 發布時間: 2022-05-19
經義:
周公行事,依禮而為,為人子而孝事文王,謹慎無失;履天子之位而威震天下,撥亂反正;為人臣而謹守臣節,不以功自居。這是在什麼樣的地位,便做什麼樣的事,而這些事情都完全合乎禮義,這是難能可貴的。孔子之所以極其敬佩周公,與周公能夠事事合乎禮義有很大的關係。
經文:
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無專
語譯:
孔子說:“以前周公侍奉周文王的時候,行為不獨自裁決,事情不由自己決定。身體好像不能夠勝任衣服的重量,話好像說不出口一樣。在文王面前捧著東西,恭敬小心地好像東西要掉下來一樣,這樣可以說是一個孝順兒子了。武王去世,成王年紀還小,周公繼承文王、武王的事業,登上天子的位子,處理天子的政事,平定夷狄的動亂,誅討管叔、蔡叔的罪過,抱著周成王而接受諸侯的朝見,誅殺賞賜一人專斷,沒有向他人詢問,威嚴震動天地,天下都感到振恐,可以說是能夠威武了。成王長大以後,周公將政事交還給周成王,面向北方,以臣子的地位侍奉成王,做事先向成王請示,然後才去做,沒有自誇自傲的神色,可以說是一個忠臣了。所以同樣一個周公,而有三次變化,這是能適應時局的變化。”
《詩經》上說:“朝聘祭祀的事,君子做得很合宜。喪葬軍事的事,君子也知道怎麼去做。”
(整理自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版。經義為原書“研析”部分,文章並不代表本網觀點;標題為整理者所加。)